小學美術評課稿(精選13篇)
美術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應當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設計之一。因為沒有互動,美術課堂就沒有生命力。評價一堂美術課,可以看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評課稿,歡迎閱讀。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1xx老師執教了二年級的美術課《彩蝶飛飛》,此課經過多次試教打磨,漸入佳境,在正式的比武活動中,上出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最終的課堂教學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以蝶文化營造情境進行教學
課堂以蝶文化營造情境體現在以下幾處。
第一,在課堂的導入上,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蝴蝶動畫片導入,同學們一下就被擬人化的蝴蝶吸引,很快就進入蝴蝶的世界。
第二,在蝴蝶的學習中,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講蝴蝶的結構,而是先向學生介紹蝴蝶種類、生活習性、美麗的翅膀等等說出蝴蝶受到人們的喜愛。之后以一句“人們喜愛蝴蝶,更受到了蝴蝶的啟發”為引導,進入了蝴蝶文化:根據蝴蝶翅膀上的花紋創造出美麗的對稱圖案美化生活;人們模仿翩翩起舞的蝴蝶跳出了蝶舞;以雙蝶戀飛創造出戲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化蝶”等等,道出了蝴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也說出了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蝴蝶這一課內容,學生在接下來的觀察蝴蝶結構,創作美麗的蝴蝶學習中才會由衷而動。
第三,在展示評價中,學生以自己創造的蝴蝶為依托,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自己創作的會“飛”的蝴蝶,手拿“蝴蝶”與其一道翩翩起舞,與其說“彩蝶飛飛”,倒不如說是學生的情思飛飛,審美體驗得到靈動的升華。
二、善于啟發學生創新
創新是藝術的靈魂,也是藝術課堂上的追求之一。對于創作美麗的蝴蝶,蔡老師也是多處對學生進行啟發,來讓學生創新。
首先,是教師自己的示范,除了示范對稱之外,教師以與眾不同的圖案,以自身的創新進行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在繪制蝴蝶翅膀時,教師還準備了事先繪制好的多種不同的方案讓學生欣賞。
其次,在欣賞學生作品時,教師出示了以生活中學生喜愛的圖案裝飾的蝴蝶,完全是理想化的,創新的作品,有的是花朵的裝飾,還有的是音符五線譜的裝飾,別具匠心。
三、教師示范作品的精美
美的體驗一方面來自于自己的動手創造,另一方面更來自于自己的視覺感受,學生在課堂上的所見,在課堂上欣賞的美術作品會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整節課中,無論是教師出示的作品,還是教師現場示范的作品都非常精美,給人以美的感受,學生會在視覺審美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著如下的不足。
1、教師教學的激情不夠
激情來自于情感的投入,上課首先教師要投入進去,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以情動人。只有投入,情緒飽滿,也才能表現在教學語言中為抑揚頓挫。這方面不足,太平。
2、課堂結尾“彩蝶”沒有“飛”起
課堂結尾,學生完成作品及評價之后,本該把自己的彩蝶放“飛”,由于教師組織力度不夠,“飛”起的不多,本該出現的高潮沒有出現。學生將自己創作的彩蝶飛一飛,樂一樂,玩一玩是多么高興,要知道,這是學生情感升華與陶冶關鍵環節。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2今天,梁老師的這堂一年級《鳥的天地》讓我體驗到了常態課的妙處。
一、教學設計妙
本節課根據鳥的形態美、動態美、顏色美依次展開教學。在形態美這一環節中梁老師充分利用書中的范作,通過欣賞、分析作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畫、攝影等的畫種。讓學生充分感受形式多樣的鳥的表現手法。其次,在講授動態美時,梁老師又巧妙地結合教具,讓學生拼一拼、擺一擺,自主地發現鳥的各種動態,并在游戲中輕而易舉掌握鳥的結構。
二、學生范作妙
如今的美術范畫多數都是欣賞大師們的作品或是把書本中學生作業編輯到課件中,今天,梁老師則是推開了黑板,幾張用油畫棒描繪的漂亮的范畫躍然眼前,這一時刻,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激情完全被釋放,孩子們情不自禁的發出嘖嘖贊美聲,紛紛評述了自己的觀點,教師也輕松地完成了這一環節,不僅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而且深刻領悟到自己作業時的要求。
三、書本使用妙
“美術課需要用到美術書嗎?”說實在的確讓老師們在設計教學環節中很糾結。 多數的美術展示課幾乎沒有看到老師們使用本書,因為所有書本中的范作范畫、名師賞析都放置在PPT中,真的沒有必要。可反言之,書本對于學生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看書更直觀更親切更有思考空間,所以,對于常態課而言使用書本這一環節還是必不可少,梁老師的這堂課幾次重復使用書本,欣賞書中的作品來講授貫穿知識還是讓我們體會到書本的真正妙處。
下面幾點思索與老師們共勉
1、在板書設計上不妨把課題寫的高點,有更多空間展示學生的作品。也可以把‘形態美、動態美、顏色美’納入到板書內容中。
2、講授鳥的動態這一環節時通過教師的啟發,讓學生進行拼一拼、擺一擺,我想會更有效地拼貼出各種姿態的鳥。
3、學生作業要求中可以加入鳥的生活環境,讓作業更加豐富、飽滿。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3李老師執教的《蒼松翠柏》是一節國畫技法與表現的美術課,從整體上來看,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開放,富有活力,在教學內容,教學思路,組織形式上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是一堂讓學生感興趣,躍躍欲試的一堂課。
一、嚴謹的教學態度。
李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術語專業,沒有教學遺漏現象;另外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知識性錯誤,說明李老師在課前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提前反復研究哪些方法學生更容易接受,哪些范畫更適用于教學,并繪制出許多范畫供學生分析,下足了功夫。
二、教學方式具有開放性。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本節課突出美術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呈現活潑多樣的形式和教學方式,改變美術課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美術課良好的態度,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1、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固有的知識,李老師根據教學需要,繪制更能體現山石技法的范畫,讓學生理解的更為透徹,提高視覺感覺能力,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時,邀請學生根據自己對技法的理解,也上前去展現一番,激發了學生的活動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同時在演示過程中,有技法表現方面的失誤時也可以及時指出。這樣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心理,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給予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學習方式具有自主性。
1、學習中注意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以增強學生興趣,更好地滿足其成就需要。讓學生回憶并講盤古開天的故事,理解國畫山石是“天地之骨,流云之根”,從精神領域讓學生自主聯想,知道中國畫的神韻,意境。
2、讓學習具有挑戰性,使學生學習后能獲得滿足感;擴大了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獨立自主地處理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尊滿足;引導學生結合地理知識解釋山,石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從山石的本來面貌延伸到山石的表現技法“皴法”。
3、學習盡量照顧了學生的志趣,使學生能通過學習獲得內心的快樂。在示范時讓學生大展身手,使學生的自主表現欲望得到滿足。
4、及時展示已經完成的學生作品,促進學生積極完成的興趣。讓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大大提高學生敏銳的審美鑒賞能力。這樣,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而肯定的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以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總之,在本節課中教師素質良好,語言表達清晰,操作示范熟練,基本功扎實,學生積極參與,體現面向全體學生。而學生在這樣輕松,和諧,開放的學習活動中,樂于嘗試,學習到美術的知識與技能,品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4這堂由余老師執教的《畫情緒》一課屬于繪畫?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旨在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
首先,余老師從備課,教學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風趣幽默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習慣,以培養表現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余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看一看:人們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們不同的情緒。(并給每個表情配上合適的聲音,來加深情緒感受)
二、游戲表演,以“我”為主題表現出一種情緒,用語言、動作來表現不同的情緒。
三、名畫欣賞,蒙克《吶喊》,先從局部色彩和用筆分析、感受畫面所表現的情緒。再從整體畫面感受。
四、教師示范:當場畫不同色彩、形式的線條,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所要表現的不同情緒。
五、范畫欣賞:展示一組不同色彩、形式的線條。說一說你覺得它分別表現的是哪種情緒。并總結規律。
六、名畫欣賞:康定斯基、米羅的作品
七、畫展作品:教師本人去參觀畫展與作品的合影,拉進藝術品與學生的距離感。
八、學生作業:試用不同色彩、線條表現現在的情緒,并為作品取個題目,寫上簡單文字說明。
九、展示作品:讓學生帶上自己的作品,來給大家說一說自己表現的了什么樣的情緒。
在課堂上,余老師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并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于“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陸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導入部分就運用一組同學們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圖片,讓學生猜猜他是什么樣的心情,并給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適的聲音,加深對情緒的理解。(如奧運冠軍劉翔的照片,劉翔學生都認識也是學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學們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并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探究”的學習,是一種學生通過游戲、欣賞等方式來自主探索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陸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第一、游戲。以“我”為主題表現出一種情緒。創設情景:如果你被老師指定代表班級參加開學儀式。如果你被綁架了。根據情景請學生用語言和動作表演你當時會是什么樣的情緒。小學生的表演欲望比較強,這樣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能使學生更好的體會情緒表現。第二、根據重難點,“自主探究”。首先,通過欣賞蒙克的作品《吶喊》(局部),從色彩、線條來感受畫面表現的情感。其次,教師當堂示范,用淺綠、桔紅畫出柔和的線條。再用深藍、深紅重重的畫出雜亂的線條。讓學生更直觀的體會老師在畫兩組線條時的不同情緒。接著,馬上欣賞兩組不同色彩、形式的線條。體會表現的不同的情緒,并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出規律。(愉快的情緒:色彩明亮、對比柔和、點線圓潤、曲線較多;不愉快的情緒:色彩灰暗、對比強烈、點線錯亂、折線較多。)
三、 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課改中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有思想、意識、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與教育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我們不僅要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更應切實地將他們看作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于“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丁老師在指導學生制作方法時采用讓學生欣賞范圖,并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總結規律,學會繪畫表現的方法。陸老師已經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他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5各位同行大家好!
下面我對我區秦宇紅老師的課《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評述。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的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給現成的.圖畫填充顏色的方法。
從秦宇紅老師的說課中我們能感覺到:秦老師在教育觀念與教學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學內容的駕馭與處理上、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上、在教學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體現。下面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能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特點,將知識融入到美麗而不失童真的圖畫中,以任務驅動形式逐步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寓學于實踐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里,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最后通過“展示作品”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有始有終。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師通過事先制作的四幅圖畫導入新課,使學生在美的欣賞同時,也感到很吃驚“我們也能做出這么美的作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使讓我學變為我要學。
三、變知識導向型教學為技能訓練型教學
采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地培養能力,在處理教材時,教師即發揮了課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從課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精心設計了四個樣本畫,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突出了本課的重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可操作的范圍內進行創新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達到了培養創新意識的目標。
四、自主探究、協作學習
在學生練習階段突出了自主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
首先,樣本畫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給予學生個體選擇的機會。可以在多個樣本中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樣本。 第三,采用分組協作式學習。使學生之間保持融洽的關系、相互合作的態度。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協調的能力,培養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利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聽過秦老師在本校上的這節課,當時感覺學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師總結上不夠好,由于本次是以說課形式開展教研活動的,細枝末節沒有展示出來,來說課的教師大錯不能有,但小錯則不見得沒有。無法全面展示教學過程,是信息技術學科集中開展教研活動無法避免的問題。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6這堂課由海城小學高磊老師執教的《紅色的畫》是人美版第5冊中的一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能夠抓住小學生的基本心理。首先,從高老師備課,準備教具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與設計;
從教學過程來看,通過多樣靈活的教學活動與教學形式,來引導與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思路清晰,形式新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習目標比較明確。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能夠抓住學生活潑、好玩、好動的心理,利用小游戲作為導入,在課的一開始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這里,為整堂課的集中進行提供了一個前提保障。其次,在新授部分,為了使學生明確“紅色的畫”的主要用色以及什么樣的顏色輔助構成,才是一幅好看的畫,用了對比講授法與演示法,而且讓學生親自動手涂一涂,一步一步,層層遞進,從只用單一的紅色,到與紅色相近顏色的配合,最后到可以利用少量其他顏色共同構成一幅畫,使學生的思路漸漸清晰--------原來紅色的畫不只有紅色,主要以紅色為主,可以配少量其他顏色,甚至冷色。
再次,豐富有效的教具,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并且極大的展示了教師的基本功。在教具的使用上,不但能夠在課前做足了準備,為學生準備了詳細的范例,而且能夠在課堂上靈活應用,隨機應變,為學生進行當場演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視覺與過程上有所收獲。由于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美術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
因此,我在賞評這節課的時候,認為本節課也相應的存在一點遺憾,歸納如下:首先,在導入部分,當以游戲開始后分別介紹了三原色,并引出了紅色的鞭炮,又以鞭炮作為導引,引入新課,我認為有一點繁復,可以直接用紅色的鞭炮或者從三原色處直接學習其中一種顏色,并用它繪畫,也許會使這個流程更簡潔。其次,在介紹紅色以及紅色的畫時,應該帶領同學們了解紅色所蘊涵的象征意義,紅色的色彩感情,使學生們在今后運用顏色的時候,能準確把握不同色彩帶來的不同感覺。
再次,幻燈片的使用應該物盡其用,在欣賞優秀作品的時候幻燈片走的有寫快,使很多孩子沒有看清楚就過去了,教師應該選擇一至兩幅學生的作品來進行指導性評價,一則可以使學生了解繪畫的方向,二則更接近學生的繪畫水平,使他們更容易找到基點。然后,在學生進行合作的初始階段,教師為了營造一定的氛圍,選擇了用音樂進行輔助,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但是音樂是否應該選擇稍微舒緩一點的,盡量不要使用會使學生聽后過于興奮的音樂,否則容易導致整個課堂紀律混亂。
最后,在評價作品的時候,應該選擇豐富并且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語言進行評價,在評價的時候不宜過于籠統,應該使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努力尋找到解決的辦法。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7聽課之后,感受甚多,并不只是因為第一次親身體驗新課程標準授課評比賽,而是真切地認為課之形式、課之內容本身有其特別感人之處。為此次活動寫感,心中開始壓抑不住興奮之感,泛起無數漣漪,感慨實在太多太多,不是三言兩語的輕描淡寫,也不是用草率的語言隨意概括。試著回想那時那景,細心品味課中情趣——或近或遠、或深或淺、隱約可見,可謂是一幅引人入勝的山水畫。雖然每節課的時間定為40分鐘,但似乎為一場華麗、脫俗的音樂劇,劇中人物姿態萬千,劇中情節跌蕩起伏,使人思緒無限。
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場所,美術中的形、色、質是人類情感的載體,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觀形象與符號,容易喚起人的情感體驗。“課內有情”是課程本身帶有的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又延續給了每個聽課人,通過這種情懷的傳導,與學生內心情感相互交流,產生了意味深遠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則使人難以忘卻。“情中有趣”則是美術課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延伸到學習活動中去。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推動下,此次課程評比體現了美術課程教學中的多樣性,打破了以往教師評價的方式,選擇了以學生自主評價作品的教學方式,也加強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尤其是音樂與美術的結合,為新美術課程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時,引入新的教學理念之外,還注意保留傳統優秀文化,給新美術課程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8這是由海濱一小的 王老師執教的《風兒吹過》一課,從整體上看,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環環相扣。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王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通過聽風——模仿風——感受風——畫風,層層誘導深入,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在這樣一個輕松、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于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并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二)王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不足之處:
1、教師上課語氣過于平淡,要富有激情,不要吝嗇激勵學生。
2、教師拿出迷你電風扇讓學生感受風的時候,學生感覺到涼快,這時教師總結了不同季節吹過來的風有不同的感覺,這時教師是否提出問題讓學生說一說冷暖用什么顏色表達好。讓學生從不同的色調中嘗試出不同的表現風的方法。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9這堂由李建華老師執教的《蒼松翠柏——山石畫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冊中的第二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整節課從總體上看,執教老師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首先,李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感受中國畫——山石畫法特有的筆情墨趣,學習表現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李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回顧知識,說一說:通過回顧上節課內容"樹的畫法",讓學生說出畫樹的方法,由此引導點明本節課內容.
二、重點知識,讀一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即講解山石畫法,教師通過讓學生齊讀書上的"山石畫法",讓學生從整體上對山石的畫法有了一個初步了解.
三、欣賞范作,試一試:通過展示示范作品,讓學生了解山石畫的各種皴法,并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參與演示——試一試加皴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山石畫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四、重點演示,學一學:通過再次演示,指出學生嘗試時出現的問題,加深學生的印象,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進行練習.
五、展示作業,評一評:通過展示講評作業,使課堂達到高潮,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在課堂上,李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并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于“封閉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李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膽參與演示,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情境中,學生樂于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中國畫的獨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時,他們作品得到了展示,這極大鼓舞了學生的創作熱情,盡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動,讓課堂充盈、靈動
本課是一節知識和技能性很強的課,內容較為枯糟,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李老師充分實施了"互動"這一方式.第一、通過讓學生講述"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使學生生動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內涵,并且由于是學生自己的講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根據重難點"互動",教師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范畫,讓學生對比欣賞感受皴的特點,提出問題:如何加皴?通過"互動".由學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再進行畫法指導示范,巧妙解決了重難點。第三、結合評價"互助互動",在評價時,同伴之間借鑒學習,有利于培養他們敏銳的審美鑒賞力
三.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新課改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將學生看作教育過程中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于“授之以漁”,
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李老師在講授繪畫技巧時,采用讓學生欣賞范作,并通過提問題答問題,讓學生思考,逐漸引導學生獲得繪畫方法,了解有關注意事項.李老師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她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此外,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顯示了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師素養。;由于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在賞析《蒼松翠柏——山石畫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建議:
1、本節課重點講解“皴法”,但在學生練習時,對如何起筆勾出山石輪廓,較為遲疑,我認為教師在畫石起手、組合等方法應講解一下,降低學生難度。
2、學生參與面較小,雖然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注意了“互動”教學,但參與面較小,只有個別同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鍛煉都有所發展,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演示、小組比賽等形式,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引入競爭意識提起學生的繪畫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雖然,本節課存在著若干缺憾,但總的來說,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破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使我們深切的體驗到課改帶給美術教育的無限生機。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10這堂由楊方云老師執教的《蟲蟲大聚會》一課是浙美版教材第八冊中的第九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楊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認真”兩個字。從課堂的教學環節,教具準備,展評環節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可見楊老師非常認真地準備這堂課。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紙張來制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制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楊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錄像引入,看一看:通過觀看錄像《昆蟲世界》,來形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蟲。
二、創設情境,摸一摸:教師拿出一個箱子,讓生猜猜里面有哪里昆蟲,鼓勵大膽的的孩子上來摸一摸,感受一下。
三、欣賞范作,學一學:通過展示示范作品,讓學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動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學間互相幫助。
五、展示作品,評一評:讓學生把作品放在已布置好的樹藤上,參加競選,學生和教師對昆蟲形象加以講評。
在課堂上,楊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
但每一節課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在“欣賞范作,學一學”環節中,教師創造了很好的平臺給學生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后,學生肯定是很想發表自己的所發現,但教師為何不給學生反饋的機會呢?而是突然跳過,開始了下一個知識點。從而本課的重難點沒能很好的落實,導致后來學生上臺演示時,把昆蟲折成平面造型,真是錯失良機啊!另外這節課的作業評價顯得有點形式主義,本來作品展示在樹藤上,而且學生是圍圈做的,應該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最后的評價,體驗成功的樂趣,但楊老師只是讓個別學生評價,沒有把本課的精彩推向高潮。這是非常遺憾的。楊老師如果在這些細節上處理得再細致點,相信課堂會更精彩。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111:正如俗話所說,人們對常態呈現的美往往熟視無睹,低年級兒童也難免與此,他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類似的圖案,只是沒有在意、關注到。美術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會某個具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一種審美意識、審美態度。
2: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藝術相伴左右。依據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學生對中外相關藝術的歷史有所了解,知道了祖先的創造,豐厚了學習的底蘊,使單一技能性的學習升華為古雅、淵博的文化熏陶。
3:本課教學將生活中的美一一呈現,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加上簡單有趣的“推磨”和“排隊”游戲,使兒童的思維在親身體驗中獲得認同、步步邁進,最終完成由具象的“相同圖樣排排隊”到抽象的“連續圖案”的認知升格。
4:課的導入從盧梭、莫奈、柯羅、凡高、齊白石、黃胄、徐悲鴻、陳大羽等眾多大師的畫展開,由他們對大自然具體形象的寫實描畫到經過簡化、概括的抽象圖樣,學生在兩相觀察與比較的評價中,明白了什么是“圖樣”,也明晰了圖樣的特點:簡潔、概括,裝飾性強。如此,既有效導入課題,更為下一步的“排排隊”做好了鋪墊。
5:本節課“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每個人的愛好與特長。同學交流碰撞出智慧,小組合作迸發出靈感,經常是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有火花閃現……
6: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范作和各種方法的示范打開了學生創作上的瓶頸,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他們用事先準備好的畫材,用剪、貼、畫、印等方法創作出形色各異、內容豐富的作品。學生創作時,思路也在隨之層層深入,教師巡視時,及時和學生溝通創作構想并給予有效地幫助,學生的創作激情閃耀。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12馮海彬老師執教的《年年有余》一課是浙美版教材第8冊實驗教材中的第8課,屬于“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比較新穎,貼近少年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從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感受魚紋的表現形式和圓形魚紋的構成方式帶來的美感,學習繪制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馮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說一說:通過欣賞篆書書法作品猜一猜“魚”字,再說一說帶有“魚”字的成語,用書法與文學的表達方式引入美術對“魚”的表現形式,帶孩子們走進了魚的世界。
二、觀看圖片,談一談: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魚的美術作品,豐富學生視覺,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魚”文化。
三、欣賞范作,學一學:通過展示示范作品,讓學生了解魚紋的表現形式,以及圓形紋樣的構成方式。主動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畫一畫: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圓盤中設計出獨特的魚紋樣。
五、展示作品,評一評:讓學生把畫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學生與老師對優秀的作品加以講評。
在課堂上,馮老師以他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馮老師通過書法作品的欣賞與“魚”在文學中的表現形式,引出豐富多彩的美術中的“魚”文化,激發了學生對魚紋的“美”的表現形式的濃烈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并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在這樣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生樂于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并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盡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馮老師在指導魚紋的表現形式與圓形魚紋的構成方式時,讓學生欣賞,并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通過畫一畫、變一變、擺一擺、連一連等方式,使學生獲取了美術的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在賞評這堂課時的幾點建議:
一、在師生互動中,要讓學生表達清楚、完整,教師不要急于插話,清楚、完整的表述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要循循誘導。
二、揭示課題時,“年年有余”中的“余”要做詳細解釋,“魚”與“余”諧音,其中所包涵著的祖國的文化內涵,更有說服力地說明現代人們用“魚”來表達美好的祝愿。
三、在結束部分,評出了優秀的作品,可以設立獎項進行表彰鼓勵,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則課更加完美。
小學美術評課稿 篇13幾張普通的彩紙,看似簡單,在經過折、卷、撕、再組合之后,不經意間就會出現神奇。接著,各種各樣有趣的臉躍然在眼前,這是一年級小朋友呈現給我的感受。
這是一堂一年級手工制作課《有趣的臉》,在梁晶老師的課堂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美術課無拘無束的自在和快樂,深刻體會到各類紙張的無窮魅力。
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有成效的課程之一,而想象力則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所以在新課程中就要求對學生進行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
同時新課程中也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梁老師的這堂《有趣的臉》就是在趣味無窮的情景體驗和濃厚的情境氛圍中進行的,學生在教師逐步引導和點播中既張揚了個性,又輕松愉快地消化了本課的知識。
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具、形式各異的卷折方法讓學生產生激情與興趣,主動參與,釋放激情,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并通過這種學習活動,給予學生發揮個性的自由,表現獨特個性的空間,同時也在這一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臉的基本特征,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小學美術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單詞課評課稿(通用7篇)03-10
《灰椋鳥》教學設計評課稿11-10
幼兒園教案評課稿11-30
家庭小賬本的教案實錄及評課稿06-15
好玩的冰的教案設計及評課稿11-15
小學美術戶外課教案09-24
低年級英語閱讀教學評課稿10-12
好寶寶有禮貌教案及評課稿模版11-18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及評課稿11-15
小學美術課做年歷教案11-29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美術聽課評課的課后反思怎么寫 美術聽課評課的課后反思總結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