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曹操教學實錄
日期:2023-03-03 03:08:5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1-12-08 14:17:03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为你推荐:
  • 關于欣賞的優美句子
  •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1-12-08 14:17:03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二、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通用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的豪情,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學習本詩比興、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解說:《滾滾長江東逝水》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其內容和基調與這首詩的風格、詩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體感知

      [預設互動1]美美地憶

      一提起曹操人們便會脫口說出對他的評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漢臣賊子”。周瑜說:“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裴松之認為:“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唐太宗如是說:“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毛澤東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易中天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一于雄。”

      魯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實方法。”又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由于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確實具有多重性,要還其真實面目就不僅僅是一個“是”還是“非”的問題,我們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觀點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進行系統整體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當年曹操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以學激思

      請寫出你的疑惑,由組長整合后交老師。

      三、合作學習

      [預設互動2]美美地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摯,境界開闊,慷慨深沉。

      [預設互動3]美美地思

      1、通過朗讀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詩人心中之“憂”,他到底在憂什么?是如何解憂的?

      第一步:自己誦讀詩歌,尋找問題關鍵。

      第二步:小組交流合作,商定問題觀點。

      第三步: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探討。

      板書: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禮遇嘉賓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曹操勾畫了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2、觀看《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思考幾個問題。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2)“輟”和“掇”、“無”與“何”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我們從中可以分別體會出什么心境呢?

      點撥:輟,停止。比喻義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義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么時候才能擁有呢?”剪輯中呈現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詩表現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無”字,展現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沒有可依之枝,即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現的是亂世當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猶豫中進行一種選擇,而此時的曹操恰似那謙虛的山、博大的海、求賢若渴的周公,成為那可供賢才依托的一枝。

      [預設互動4]美美地賞

      1、“莫道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劉邦、項羽、曹操、毛澤東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負情懷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詩歌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2)再次朗讀,并按順序找出用典的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詩人念念不忘賢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嗚,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2、比興(在朗讀中找出有關詩句)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指賢才并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并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

      四、課堂總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時光易逝、功業未就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和招納賢才、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我們鑒賞了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我們站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所以我們更應該“及時勉勵”,只因為“時不我待”。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2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反復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教學方法

      1.讀法:反復誦讀,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提問討論:師生互動,解決反饋問題。

      3.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古人說“詩言志,歌詠懷”,詩歌是文人抒發感情的一種載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兼文學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這首詩歌當中要言的是何志,抒發何種感情呢?

      二 讀

      1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奏:二二節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學生自由讀,請一名試誦讀,評。

      2 注意個別句子的處理:一般感嘆句、陳述句讀降調,問句讀升調,老師范讀。請學生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誦讀體會。

      3 再請學生讀,點評。

      三 分析

      1同學們再集體誦讀一遍,在讀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

      從哪里看出來?

      生1:標題

      生2:意象詞“酒”,還有詩中的“憂”字

      生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寫實,結合背景分析

      明確詩眼“憂”,找一找。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詩人在“憂”什么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憂人生短暫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功業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憂功業未成

      小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解憂,必須求得賢才。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生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

      四 小結及課堂作業

      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古人說“詩言志”,曹操在本詩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賢才來一統天下,解百姓戰亂流離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期間,所以讀來慷慨激昂。下來,就請同學試帶著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誦讀全詩,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教學反思

      本節課作為微型課來設計,我只選了兩個方面作為教學目標,即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誦讀貫穿始終:學生自由誦讀、學生代表讀、教師指導誦讀、學生集體讀等等。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逐漸悟出全詩的核心主旨。

      引導學生讀的過程基本順利,但在問題的過渡上有些地方還是顯得生澀,比如在安排學生幾輪誦讀之后我拋出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從哪里看出來?得出詩眼“憂”字之后,我說了一段過渡語,給人一種跳出詩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衛濤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20分鐘的微型課,快速切入主要環節是關鍵。比如在學生找出“憂”字之后,就應馬上拋出“詩人憂什么?”的問題,得出結論后再問“解憂靠什么?”明確是“人才”

      后馬上再問“如何求取人才?”這樣安排環環相扣,講起來順了許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書設計過于簡單,主要是三個關鍵詞“憂”“求賢”“一統天下”用兩條橫線貫穿起來,事后,李老師幫我重新設計了板書,讓我明白了微型課板書并不是越簡單越好,課堂上講到的重點詞還是得取舍有度地呈現在板書中,這樣,整節課的重點內容看起來才能一目了然。

      當然,除了兩位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還有各位同行老師為我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在這次微型課試講中獲益良多,受益匪淺,謝謝大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一定會以這節課作為范例,在一堂課的結構安排上,在重難點的取舍與把握上,在師生互動的處理上多下功夫研磨,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上出更優質的課!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反復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三、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

      運用典故等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板書標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三國時期,風云動蕩。孫權靠父兄基業坐斷江東,劉備憑皇叔身份、仁義情懷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憑什么一統北方呢?同學們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樣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玩權術,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我負天下人”——自私

      “京劇臉譜中曹操是白色臉譜”——奸詐,陰險

      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歷史自有公論,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領略它作為文學家的風采,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二、解題、背景介紹。

      1、解題:(點擊幻燈片)

      “行”是一種文體。短歌行,漢樂府曲調名,是用于宴會場合的歌辭。“長歌”、“短歌”是針對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的。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

      2、寫作背景:幻燈展示:(點擊幻燈片)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萬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赤壁之戰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飲至半夜,忽聞烏鵲鳴叫往南飛去,曹操深感此景,橫槊賦詩《短歌行》。

      預習過程中,同學們還有哪些字詞疑問,一起來梳理一下,自由提問,一起解答

      三、解答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提問,學生解答

      2、教師檢查重點詞語(點擊幻燈片)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奏:二二節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感嘆句、陳述句一般讀降調,問句一般讀升調。請同學們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朗讀體會。

      四、朗讀詩歌。

      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1)節拍:二二節拍 (點擊幻燈片)

      (2)語調(句式) (點擊幻燈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教師范讀。

      (4)學生朗讀

      進一步品讀詩歌,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有些詩歌可以抓意象,有些詩歌可以抓詩眼,《短歌行》是有詩眼的,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呢?哪些句子寫了“憂”,找一找。

      五、品讀詩句,理解內涵。

      1、聽配樂演唱,把握詩歌情感——“憂” (點擊幻燈片鏈接) (板書)

      2、品讀含“憂”的句子(點擊幻燈片)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詩人在“憂”什么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3、把握“憂”的內涵。(點擊幻燈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憂人生短暫(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人才難得(板書)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憂功業未成(板書)

      4、 小結:憂人生短暫,憂人才難得,憂功業未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寫解憂,必須求得賢才。《短歌行》實質上就是一首“求賢歌”。我們心目中的曹操嫉賢妒能,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其實求賢若渴。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曹操三次頒發求賢令。點擊幻燈片

      5、 資料鏈接:曹操的《求賢令》點擊幻燈片

      原文: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求賢令》是曹氏有限公司明明白白的人才招聘廣告,《短歌行》就是一份含蓄委婉的古詩版本的人才招聘廣告。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賢才們愿意投奔曹操嗎?曹操在這份古詩版人才招聘廣告中開出了怎樣的誘人條件來吸引人才呢?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6、品讀句子,理解詩人如何“求賢”。(點擊幻燈片)

      (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板書)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板書)

      (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板書)

      7、總結: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曹操自比周公,想求得賢才來一統天下,解百姓戰亂流離之疾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其間,所以此詩又讀來慷慨激昂。“悲涼慷慨”是此詩風格,又恰恰正是“建安文學”的“風骨”。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同學們來聽聽《短歌行》演唱,來感受一下這份悲涼慷慨的情懷。(解釋版本問題)

      六、拓展延伸:

      1、經典永遠是經典,《短歌行》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你從中悟到一些怎樣的人生道理呢?

      2、曹操積極奮進的人生態度,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是當時時代精神展示,以曹操為首的建安文人張揚自己的政治理想,展現自己的個性才情,關注時代的發展脈搏,這種時代精神對后世的影響非常深遠:很多后世文人志士都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3、 幻燈展示:(點擊)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

      七、課堂總結:

      曹操老矣,故人已去,而我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所以我們無須感慨人生短暫,只要好好珍惜當下。泱泱中華,盛世繁榮,國泰民安,直追盛唐。時代給了我們最好的機遇。同學們,讓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努力學習,志存高遠,張揚自己的理想抱負,展示自己的個性才情,成就一番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八、作業布置:

      1、背誦詩歌

      2、課外查閱資料,閱讀曹操的《蒿里行》,朱永嘉先生的《論曹操》,進一步了解曹操。

      板書:

      短歌行

      人生短暫

      憂 人才難得

      功業未成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求賢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體會詩句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復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了解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導語】

      一、導語(以俗語引入對作者的介紹):

      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說曹操,曹操就到),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devil”一詞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把“魔鬼”翻譯為曹操呢?請談談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燈片)

      【作家和題解】

      作家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學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

      1、聽示范朗讀。(或教師范讀。)

      2、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叫兩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缺點。

      4、再聽示范朗讀。感受詩歌寄寓的情感意蘊。

      5、學生自由誦讀5分鐘,將詩歌讀順讀熟。

      二、合作探究,感受詩句,品味意境:

      1.你認為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他憂的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來結合詩歌具體分析。

      明確:憂;憂人生短暫;人才難求;功業未就。

      2.梳理詩意,并探究本文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確: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師:作者在此感嘆什么?

      明確:光陰易逝、人生短暫。

      師:僅僅是在悲嘆自己的人生短暫嗎?

      明確:言外之意為“賢士們,你們的人生也是短暫的,趕緊把握有限的時光,及早建功立業吧。只要來投靠于我,我一定會幫助你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

      第二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確:運用典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還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那么詩人在此借古人之語,抒發的是自己的何種情懷呢?

      (補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詩經.子衿》,原句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言外之意即“賢士們呀,即使我不去尋訪你們,你們怎么就不能主動給我個音訊呢?”)

      明確: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師:詩人求賢若渴,可是賢才來歸了嗎?

      明確:沒有。

      師: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憂?

      明確:求賢不得之憂。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師:“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一句本為景物描寫,正是這樣的景象觸動了詩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呢?

      明確:①以“烏鵲”無枝可依類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們所要尋求的明主,不要再猶豫徘徊了,趕緊來投奔于我,我助你們實現你們的人生理想,你們助我實現統一大業”。②后四句用典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愿望。

      師: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實現統一大業,那么人才來歸了嗎?統一的愿望得償了嗎?

      明確:沒有。

      師:那么,由此觀之,作者還憂什么?

      明確:功業未就。

      3.小結:

      全詩著眼點:憂(人生短暫、求賢不得、功業未就),全詩落腳點:志(一統天下)。

      三、作業:

      背誦默寫此詩。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一、全班齊背此詩。

      二、詩歌情感內容:

      憂:憂人生短暫;人才難求;功業未就。

      【學習新課】

      一、總結藝術特色。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二、鑒賞詩歌風格特點。

      1、慷慨悲壯又不乏激昂豪邁的風格特征。

      2、簡單介紹“建安風骨”。

      建安詩人大都經歷了漢末的離亂,所作詩歌主要是因事而發,悲壯慷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建安文學在悲壯慷慨的基調中,感傷離亂、悲憫人民和慨嘆人生相聯系,從而激起及時建功立業的政治豪情,顯得“志深筆長”、“慷慨多氣”,是沉著的品格的典型代表。這一獨特的風格使得它被后世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代表詩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與《龜雖壽》參照閱讀。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三、探究綜合,遷移評價:

      1、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2、展示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

      (1)、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漢書《武帝紀》)

      (4)、易中天評曹操:曹操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實際上,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我認為曹操是“奸雄”。不過前面要加三個字:可愛的。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3、結合以上關于曹操的資料及《短歌行》中詩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100-200字的練筆。

      三、作業:

      完成《優化方案》相關練習。

      附:板書設計: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學習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學習方法:

      誦讀、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曾經叱咤風云,幾經起落,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無限風光。作為軍事家,官渡之戰的輝煌難掩火燒赤壁,華容道敗走的凄涼。作為政治家,面對社會動亂、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讓人看到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梟雄姿態。在三國鼎立的歷史舞臺上,他是一個個性極度張揚的英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讓我們難以給他的品行下一個準確的定論,到底曹公何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掀開她神秘面紗的一角,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簡介

      采用簡歷形式介紹作者主要文學成就,代表作品,詩歌風格。

      三、吟詠詩作,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

      張開想象的翅膀,讓自己的思緒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梟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讀。

      (2)比較朗讀

      生朗讀,學生評價

      聽錄音,感受詩歌情感

      四、品析詩句,探尋情感

      詩言志,歌詠懷,大戰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詩歌中的一個字概括詩人的情感?憂。

      竟然是“憂”,這么一個具有豪邁氣概,有著赫赫戰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憂”?你是從何處探知曹操心理的?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問題探討:

      1、詩人為何要感嘆人生短暫?

      此時的曹操已54歲,憂人生短暫,是感慨自己的壯志沒有實現,感嘆得不到賢士來幫助自己實現統一霸業。面對短暫的人生,人生態度卻未必相同。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種積極進取,為國效力的人生態度,曹操面對人生短暫,他想到的不是及時行樂,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廣招賢士,為我所用,實現一統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嘆自己的人生苦短嗎?

      不僅說自己的人生短暫,還告訴那些賢士門,你們的人生也同樣短暫,在還沒有成就一番事業的情況下,為何不來投靠我曹操呢?我幫助你們實現你的夢想。

      2、詩人是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詩經》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3、詩人是如何對待人才的?

      (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3)“周公吐哺”

      以《鴻門宴》劉邦項羽對人才的態度來拓展,以劉邦評價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得出對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對人才,始終是一種尊敬之情,一種近乎謙卑的姿態。

      思考:詩人已擁有許多人才,那他為什么還要“憂”?

      曹操一生戎馬倥傯,在漢末風云突變的亂世中縱橫馳騁三十年,于官渡一舉擊敗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紹,當他不斷取得成就的時候,他的政治抱負會逐漸膨脹,相應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來越大。隨著年事漸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業的心情會更加急迫。雖然已經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來幫助他完成一統天下的畢生奮斗目標。

      4、賢士此時是何種境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這里的“烏鵲”比喻賢才。意思是說,就好像月夜里的烏鵲找不到可靠的歸宿那樣,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在四處尋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1)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

      (2)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實這是詩人發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曹操有憂,但他的憂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短歌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曹操,一個愛才惜才的曹操,一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詠,體會情感。

      五、鑒賞詩歌藝術手法

      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本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情感?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設問

      補充: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換名”。它重在事物的相關性。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運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詩經小雅子衿》篇,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

      補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

      反問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①以“烏鵲”比喻,喻賢者。

      ②后四句用典。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看到了一個求賢若渴的曹操,一個尊重賢才的曹操,并且站在詩歌鑒賞的高度對他的藝術手法進行了分析。此時,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怎樣的曹操形象?

      七、布置作業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戲曲舞臺上的曹操是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白臉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個愛才惜才,胸懷宏大志愿的人。

      面對這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

      請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八、板書設計

      人生短暫

      因何而憂?賢才難得

      功業未就

      王曉永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6

      一、教學設計的說明

      《短歌行》是新課標高中語文第二模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在這之前,學生按照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先后學習了《詩經》兩首、《離騷》和《孔雀東南飛》,已經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古典詩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在這基礎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建安文學的代表作。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這節課應達到以下目標:

      體現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征,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應的表現手法,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

      體現在過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過誦讀、討論、賞析、點撥,領悟詩人在作品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引發聯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體現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是體會古典詩歌的意境美和節奏美,教育學生要自覺珍惜時間,要擁有寬廣的胸襟,樹立遠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維目標”,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把握詩歌的主旨,揭示詩人的創作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這首詩,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難點:針對學生在詩歌鑒賞方面表現手法掌握不好的現狀,我們把難點定在探究這首詩的表現手法上。

      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

      ②討論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集體探究,得出答案

      ③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

      三、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常山趙子龍于曹營幾十萬大軍中救出吳蜀后主劉禪,曹操在景山頂上看到趙云無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正是曹操的這句話我們看到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義舉。這是小說中曹操愛惜人才的生動體現。今天,我們共同走進曹操的詩作,看看其內心深處是如何渴求賢士的,感受一下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2、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橫掃黃河兩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可是長久以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戲曲舞臺上也常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的形象,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

      那么我們后世人對曹操的看法真的如曹操自己所言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嗎?我看未必,作為后世人,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地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人們對他的三個評價: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3、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揮師南下,飲馬長江,想一舉消滅東吳的孫權和蜀漢的劉備。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飲到夜半,忽然聽到烏鴉在悲鳴聲中向南飛去。曹操感此景而持矛吟唱了這首千古傳頌《短歌行》,盡抒了他的內心世界。

      4、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朗讀時,讓學生讀出四言詩的音律節奏,體會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征。(我認為朗讀是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在創造過程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由此,呈現出每個學生對文章的不同理解。)

      第二步:聽音頻朗讀后,找學生仿讀。

      第三步:全體學生齊讀。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

      說明:本過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放手讓學生讀,只有讀,才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古典詩歌語言文字的魅力。

      5、鑒賞評價,把握感情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首詩,我將該詩劃分為四個小節,再將學生劃分為四個小組。每小組一小節,讓學生動起來,展開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地引導學生,目的是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問1、請每組同學找出他們最欣賞的詩句,并用最短的語言概括一下。

      第三組同學答:我們認為最有特點的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一句。因為曹操把對賢才的渴望即一將難求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如果用最短的語言來概括的話,我們認為是“憂之至極”。

      問2、很好,剛才第三組的同學回答的非常好,那么同學們再討論一下,除了剛才第三組同學找到的曹操的“憂”外,還有哪些語句反映出曹操的“憂”了?

      它們又展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第一組同學答:第一節詩中還有兩個“憂”字,通過這兩句詩,我們感受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

      問3、你們找的很準確,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那么在這兩句詩中,你看到曹操意志的消沉了嗎?如果不是,那又展現了曹操怎樣的人生態度啊?

      第二組同學搶答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但聯系曹操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這是借酒明志啊!也就是說,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問4、在第二節詩中,作者引用了《詩經》中的詩句,我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將《詩經》中的詩句信手拈來有什么意圖呢?

      第四組同學答:《詩經》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啊!言外之意是,人才啊,你們都到我這里來吧!

      問5、第四組的同學回答得太好了,同學們掌聲鼓勵!有這樣一則材料:曹操平定北方后,幾次下《求賢令》,打破了當時以德行和家世作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為賢,網羅四方名士,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這樣大“喜”的局面,曹操還“憂”什么呢?我們能不能分析一下,他“憂”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組同學答: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在我們對“憂“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賢才難得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那么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曹操“憂”的就是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

      問6、同學們還有哪些詩句沒有理解,可以提一下?

      第二組同學問:我們沒有想透作者為什么引用這幾句詩?又為什么把它放在文章的結尾?

      師答:好,這個問題同學們問的非常好,因為這四句詩很有探討價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作者引用前人成句,意在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也可以說,在這里曹操向賢才們表達了誠心和自己的廣闊胸襟,這句話等于曹操拍著胸脯向人才保證: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請放心我一定不會“才”滿為患,快來投奔我吧,讓我們一起來干大事吧!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里使用了《韓詩外傳》里的典故,相傳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勵。但不管哪種,結果都是“天下歸心”。曹操最終的夢想是要一統天下,萬民歸心,這就等于為天下賢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動的宏偉藍圖。

      問7、同學們體會到這四句詩運用了是什么手法了嗎?

      學生甲:是化用典故。詩句都有出處啊!

      問8、好的,除此之外,還運用了其他的手法嗎?

      師背誦:《關雎》一詩的前四句,讓同學們對比感受。

      學生乙:是比興的手法。

      總之,重點和難點的解決完全是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質疑發問,教者點撥后,自主生成的。實際上,就是學生“悟”出來的.。

      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從思想內容到藝術特色,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6、強化理解,遷移訓練

      ⑴顯示曹操的另一首四言詩《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同是曹操的四言詩,試比較二者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此練習的目的是通過比較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其次結合練習題,深入理解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說明:《觀滄海》一詩中的“碣石”景觀就在葫蘆島市綏中縣。)

      ⑵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看到了曹操的寬廣的胸襟,遠大的志向以及對人才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同學們體會到曹操的這些情感后,有什么觸動呢?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我們的目的就是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7、作業布置

      ①背誦《短歌行》

      ②評價曹操

      8、板書說明:鑒賞過程中的黑體字是板書的內容。“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分別寫進“憂”字的左側的偏旁之中,而“思想”二字寫進“憂”字的右側的“橫”之中,“藝術”寫在“思想”的上面的“豎”之中,“憂”的“撇”之中寫上“比興”二字,“憂”的“捺”之中寫上“用典”二字,“憂”的那一“點”里寫上“悟”字。這樣在黑板上顯示出來的便是大寫的“憂”字,“憂”字里面包含了這節課所有的內容。

      四、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時,我們很難說學生在一節課中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轉化成了能力。我想:理想的一節語文課,應解決好“兩個關系”,即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1、教師與學生是處在課堂這個特定環境下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個體。相互聯系,是指二者都是同一活動——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其共同的目的。整個教學活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學生的配合下完成四十分鐘的教學任務。相互獨立是指教師和學生分別是獨立的個體,思維、習慣、能力、個性、素質都存在其獨特性。如何把這些方面統一起來,并且趨同,有效地加以利用,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在一節語文課上,相對而言,知識既具有固定性,又具有靈活性。通過這些知識,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節課最終應達到的目的。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環節,必不可少的是教師的引導作用。另外,創造性應貫穿其始終。教師應在知識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靈活地并有針對性地調動學生,發揮其最大的潛力。學生思維的擴展有助于進一步形成分析、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當然,這一關系與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統一在一起的。

      就我這節課而言,我認為學生基本上在我的調動下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既有的教學思路下,我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最閃光的地方就是對曹操“憂”的含義的理解。因為這是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橫向的和曹操《觀滄海》一詩的對比,是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再度考查。但在教學形式上,思維的張力還不夠,形式還不夠靈活。

      經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語文課應關注生活。遠離了鮮活的生活世界,語文課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作為一位教師,我應適時地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以適應學生對知識要求日益提高的現實。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2分鐘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一、導入新課

      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有這樣一個人,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他是一個個性張揚的英雄,在中國文學的舞臺上,他是個慷慨豪邁的大詩人。他曾經叱咤風云,他死后功過成敗至今還令人評說不盡。他就是——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過渡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樂府詩《短歌行》(幻燈片1)

      二、知人論世

      下面我們先走進作者,哪位同學來介紹這一人物?

      (幻燈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

      點評: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今天語文課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解題:我們先看下題目,了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了解即可。(幻燈片3)

      2、李白邊喝酒邊唱:“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他在《將進酒》中更是高歌“與爾同銷萬古愁”,可謂是豪氣酒氣沖天。喝酒的時候詩人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我們先來聽這首詩的錄音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放錄音(幻燈片4)

      3、你覺得怎么讀這首詩歌會更好?

      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節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4、下面就讓大家自讀這首詩。(學生自讀)

      5、請二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詩。

      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我想現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躍躍欲試吧,想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現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么去讀?其他同學先自己醞釀一下。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幾句。(請一學生朗讀完后,肯定他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話很標準。但沒有起伏變化、抑昂揚頓。作者那種慷慨的情感還欠缺些點)

      四、品鑒詩歌的思想內容及情感

      過渡: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其實,詩歌也有眼睛,即詩眼。詩眼就是最難能體現詩人情感和主旨的詞、句。

      1、我們討論一下,從全詩來看,大家認為哪個字可以用來做全詩的“詩眼”呢?你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這種情緒?(幻燈片)

      明確:憂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全詩當中反復出現一個“憂”字,那么詩人的心中究竟在“憂”什么?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體味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齊讀)(幻燈片)

      ⑴第一節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憂”的是什么?

      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幻燈片)

      人生短暫,時光易逝。

      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一憂人生短暫

      作者用什么解憂呢?

      作者借酒澆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發明造酒的第一人,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

      作者借酒憂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樣的短暫、時光易逝,而自己功業未成。

      ⑵中國詩人自古就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他們借著酒盡情揮灑著詩興,寫下了無數美麗的詩篇。(幻燈片)

      濁酒一杯家萬里______思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______作者此時孤單的心情

      此時明明只有作者一個,他卻說是“三人”之眾。這正是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醉了的人經常說自己沒醉”,咱們也可以說“孤獨的人往往說自己不孤單。”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表達的是邊關將士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豪邁。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_____對友人的送別之情

      由此可見,中國的詩酒文化源遠流長。

      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可是酒真能解憂嗎?當然不能。詩歌中說: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李白說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即使能讓人忘卻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要解憂只有找出“憂”的源頭,詩人還在憂什么呢?我們來看第二節。

      第二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幻燈片11)

      1、這一節八句中只有兩句是作者自己寫的,大家找出是那兩句?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2、那么其它詩句是誰寫的?是什么意思?用這些詩句詩人是要表明什么?

      (幻燈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其后還有兩句“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縱然我沒有主動到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聯系,給我個音信呢?表達的是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變為思慕賢才,向人才發出了深情的呼喚,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樣思慕你們賢才啊!

      (幻燈片)“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

      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貴賓客,吹笙鼓瑟使賓朋歡悅。”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這里用以表達對賢才的禮遇。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禮遇嘉賓。

      3、這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幻燈片14)

      用典。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還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第二節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思——求賢若渴(齊讀第一、二節)

      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幻燈片15)

      思考:這里運用什么手法?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幻燈片16)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也表達了詩人求賢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遠不會止息的。

      師:詩人求賢若渴,可是賢才并沒有來歸,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憂?

      明確:求賢不得之憂。二憂:賢才

      曹操為什么會如此的渴慕人才?我們可以聯系寫作背景來談。

      明確:聯系當時的寫作背景,曹操寫作這首詩的時候剛好經歷了赤壁之戰的失敗,而且當時他已經57歲了,在古代這已經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統一全國的大業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為要成就一番大業須有更多的賢才相助。

      初唐詩人陳子昂的詩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他追求功業不得,是故“憂從中來”。統一大業首先會憂賢士不至,因為有賢士相助,統一大業自可早日實現。正所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讀)(幻燈片17)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為景物描寫,正是這樣的景象觸動了詩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辭?那么,本句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呢?

      生:(幻燈片18)明月當空星辰稀少,烏鵲展翅向南而飛。繞樹飛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棲息。

      師: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烏鵲南飛圖。作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烏鵲”比喻賢才,“烏鵲南飛”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個概數,不能翻譯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所依托,表達作者的惋惜之情。

      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幻燈片19)。

      問題:這兩句分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怎樣理解?

      比喻、用典(幻燈片20)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借用《管子·形勢解》之語,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原文:“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

      “周公吐哺”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到這邊我們就比較清楚作者真正的憂是什么了

      三憂:功業未就。

      問:“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幻燈片22)

      明確:志————廣納人才,建功立業,統一天下。(板書)

      五、朗讀

      同學們齊讀,我們再次體會和領悟詩人那憂而發奮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點評)

      為了讓大家更能走進歷史情景,品味三國氣息,體會作者內心世界。(幻燈片22)現在我們聽下《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扮演者鮑國安在赤壁大戰前夕橫槊賦詩,演唱的《短歌行》。{《短歌行》這首樂曲在東漢時期是怎么個唱法已經失傳了,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了。鮑國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現代人根據當時的情景重新譜曲演唱的})(聽后我們可以感覺到曹操的思想情感是那么的細膩、深沉且復雜,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這慷慨、蒼涼、悲壯的歌聲使曹操跨越了歷史長河,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來到了我們的身旁。)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們,幾年以后,十幾年以后,哪個同學成為了一個團隊的領導,應該注意怎么樣才能吸納人才?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當然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你說曹操,對關羽多么的好。送坐騎,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業,可是關羽還是走了。為什么,因為他對劉備的感情更深于曹操。當然,以情對人,總不會吃虧的。要不,關羽不會在華容道“義釋曹操”,讓他的青龍偃月刀,喝西北風了。

      七、作業(幻燈片23)

      學了這首詩,同學們一定對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請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曹操的理解。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意象鑒賞并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方法】

      誦讀和鑒賞

      【教學設想】

      通過誦讀、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關于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他繼承并發揚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詩歌傳統,始創“以古題寫時事”的詩風,被后人稱為“漢末實錄”。他的詩歌內容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

      三、整體感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片段。學生讀詩、交流。

      四、課文講讀

      導析: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

      釋憂:詩言志,歌詠懷,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憂”字可總曹公心境。“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憂嗎?通覽《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憂,那么是什么樣的憂愁令這位有著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舉杯消愁愁更愁”呢?

      朗讀、討論、交流、明確:一憂“人生苦短”。二憂“求賢不得”。三憂“功業未就”。

      析結構析詩句: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分解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激疑:在里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調(風骨)如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調悲涼,慨嘆人生短促和年華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詩洋溢著高昂的情緒,蘊藏著及時努力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未就有密切關系。

      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

      警醒: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總覺得時間還很多,其實,人生苦短,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所以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創造條件,把握現在,服務明天。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設疑:這里引用的哪些詩句?表達了什么內容?運用的是什么手法?

      朗讀、討論、交流。明確: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傳給我音信?)曹操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竭誠待以“嘉賓”之禮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即含蓄的表達方式)。

      分析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設問:這組詩句與前面詩段是怎樣關聯并發展詩意的?

      朗讀、思考、交流。提示: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繼而多樣解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第一種說法: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二種說法:“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為“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比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分析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設疑:前四句詩的內容可作哪些解讀?

      討論、交流、小結:是自然環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于曹操與孫權對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同時這也是社會環境描寫(可理解為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為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似乎后者更貼切一些。

      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徬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設問:最后四句是怎樣表達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

      小結:《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放的意態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短歌行》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曹操作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愛才、禮賢的坦蕩胸襟;他有統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開創新局面的進取精神。盡管他也有“憂”,有“很深的憂”,但是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這絕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這首詩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摯,婉曲動人;引用《詩經》成句,自然貼切。風格則蒼茫悲涼。

      五、作業:《學海導航》習題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文。

      2、感受詩人“憂”的情感基調和理解為何而“憂”。

      教學重點:

      1、背誦全詩。

      2、理解分析詩人的情感態度。

      教學難點:

      1、詩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詩經》句子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行說出自己最喜歡三國中的哪個人物,并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引出對《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紹。

      二、作者介紹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他的詩歌現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原本印象中對于曹操的看法。

      三、寫作背景

      首先簡單地介紹一下三國中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進而引出曹操當時寫作這首《短歌行》時候的相關歷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權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體感知

      1、先播放課文錄音,并提出問題:“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明確:詩歌的詩眼是“憂”,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ppt展示)

      2、請學生回答詩中哪些句子含有“憂”字?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pt展示)

      3、進一步提出問題,既然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詩人“憂”的究竟是什么呢?

      五、詩歌賞析

      1、讓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詩歌,然后對學生讀錯的字詞進行糾正,借此也對文中的重點字詞的讀音進行講解。

      2、分部分對詩歌進行講解: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重點字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從而提出問題,從這部分中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原因是什么?請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進行引導補充。

      明確:借酒抒情,以悲涼的情調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部分引用《詩經》中句子是難點,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介紹,使學生能夠有明確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這些詩句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賢才的渴望。

      明確:抒發對賢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該部分著重講解詩人采用的藝術手法是比喻,提出問題“作者用明月來比喻什么?”,請學生進行回答,結合對詩歌的翻譯讓學生自行得出這里都是比喻賢才。在此基礎上便可提出問題,這一部分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又是什么?

      明確:繼續寫思念賢才的渴望,寫“憂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該部分講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導學生得出詩人在這一部分用“烏鵲南飛”同樣是用來比喻賢才。

      明確:表明詩人虛心納士,竭盡誠心,不遺余力的態度。(ppt展示)

      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曹操這時候的年齡,讓學生明確曹操最后“憂”的是天下尚未一統。

      3、詩人“憂”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賢不得:親親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業未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4、藝術手法:再前面對詩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總結

      一、引用《詩經》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這部分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部分,根據課堂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六、課堂總結

      最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對課堂進行小結。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說,同學們結合詩人生平及整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達的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還是消極的?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詩人借助了很多意象來表達自己“憂”的情緒,他又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思想感情的?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比喻賢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詩是表達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表現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5.詩歌中“憂”的情緒貫穿全詩,但是同學們朗讀的時候卻情緒激昂,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6.請個別同學朗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學思考曹操借這幾句詩表現什么?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發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1

      一、導入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devil ”一詞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將它翻譯成

      曹操呢?曹操到底是戲劇臉譜化的白臉奸賊,還是萌萌噠的可愛奸雄?讓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歷史上的曹操。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國》中為我們總結了曹操的七宗最,一起來填空。

      1、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2、軍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戰

      3、失敗得最慘的一次是: 赤壁之戰

      4、最受肯定的是: 才略

      5、最受指責的是: 人品(他曾因多疑誤殺了呂伯奢一家,還說出了讓天下人詬病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是他也曾為了嚴明軍令“割發代首”,以身作則)

      6、最有爭議的是:他的歷史功過

      7、最沒有爭議的是:他的文學成就——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形成了“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

      既然從歷史的角度看,曹操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那我們就暫且擱置爭議,從最沒有爭議的文學角度去了解一個不一樣的曹操。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今天通過他的《短歌行》重新認識作為文學家的曹操。

      二、初讀感知

      1、請四位同學來為我們讀一讀詩歌,聽一聽字音和節奏。

      2、詩歌需要反復吟詠,請大家帶著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齊讀一遍。(5分鐘)

      三、品讀

      這是一首歌行體,長歌是慷慨激昂,短歌是微吟低徊,適合抒發憂郁情感。請同學自由誦讀詩歌。思考

      3、本詩感情的著眼點是哪一個字?畫出詩中句子。

      明確:憂(板書)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詩人憂什么?如何抒發這種憂?(討論3分鐘)

      明確:(1)人生苦短(板書)

      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人才難得(板書)

      A、用典: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一個姑娘對心上人的思念,抒發自己思慕賢才、求賢若渴的心情。

      ②“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這是形容主賓歡宴的情景,詩人借此表達對招賢納士的熱情。

      魯迅先生曾夸贊道:“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

      B、比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賢士如同明月,可望不可即,詩人借此表明了賢才難得的苦悶和憂思。

      補充:關于“酒”:酒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與中國文人有不解之緣。可以用“紅酥手,黃藤酒”表達分離之恨,可以用“濁酒一杯家萬里”疏解思鄉之苦,還可以用“一壺濁酒喜相逢”抒發重逢之樂。

      5、當然,詩人坐上已經有“嘉賓,鼓瑟吹笙”,為何還憂?

      明確:希望人才多多益善。——山不在高,海不厭深。

      (以上討論過程和展示需要控制時間,至此課堂需要20分鐘)

      四、深讀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詩人對賢才的思慕,對人才的渴求而引發的憂愁與苦悶。這種苦悶絕不同于沒落階層的頹廢和感傷。這是一種烈士悲心!

      那我們不禁要問

      1、 詩人為何求賢若渴?

      明確:“天下歸心”

      背景補充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曹操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統一天下。在赤壁大戰前夕,酒宴眾文武,飲至半夜,忽聞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不難看出,曹操急于延攬人才,與他期望結束群雄爭霸的分裂局面、實現統一祖國的愿望密不可分。他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使天下歸于統一,沒有足夠的賢才輔弼是絕對辦不到的。這樣一來,我們更能理解,詩人憂人才,實則是憂“功業未成”(板書)

      詩人心憂天下,有他詩歌為證“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連年的戰禍,人民飽受流離之苦,生死之悲。人心思治是大勢所趨。作為一個有識之士,曹操愿意肩負完成統一大業的責任,也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板書“志”和一統天下)他在詩歌中深情表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想完成大業,需要人才,可問題是求得人才該如何對待?歷史上大家熟知的,項羽剛愎自用自刎烏江,劉邦知人善任一統天下。

      2、 那么,曹操又如何愛才?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仰慕賢才,且能禮賢下士。

      補充:實際上,為了“不遺賢”,他三次頒布《招賢令》,打破了家世門第的傳統觀念,唯才是舉;為了留住關羽,設盛宴、賞黃金、送美女、賜戰袍、贈赤兔、封侯爵;官渡之戰兵疲糧缺、岌岌可危之時,曹操聽聞許攸到來“跣足而出”。

      當然,曹操禮賢下士的故事還有很多。正因曹操是真正的惜才、愛才、且善用人才,才使得三足鼎立時期,魏國實力日益強盛。

      由此看見,詩人雖然開篇對酒憂思,但這絕不是借酒澆愁。杜甫晚年“艱難苦恨繁霜鬢”,卻依然“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是中國文人借杯中酒來消解胸中塊壘的一種主流的精神交流方式。作為文人的曹操深諳此心結,用“對酒當歌”來觸動那些有識之士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看似消極,實則是鼓勵人才能夠珍惜時間,干一番經天緯地的事業。縱觀全詩,這是一曲英雄的慷慨悲歌!

      請欣賞鮑國安對《短歌行》的精彩演繹。(10分鐘)(到此結尾也可,總結曹操的人物形象,可以和開頭照應,總結人物形象時可以和學生熟知的文人形象對比,加深印象。)

      五、談一談

      古人需要人才來成就霸業。同樣,當下社會的發展更離不開人才。許多城市也像曹操一樣求賢若渴,用送錢、送房、送戶口等各種優惠條件吸引人才落戶,掀開了一場人才爭奪戰。對此,你怎么看?

      明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人才是關鍵,目的是發展。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人才,獲得參與戰爭的入場券,更要思考如何成為人才,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權,在大戰爭突出重圍。最根本的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六、課堂小結

      人們總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站在歷史的關口,每個人都會產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但不應沉溺于一時的憂愁與苦悶,要像曹操一樣,從歷史的角度,站在國家的高度,讓憂慮激發我們的進取之心,迸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活出生命的精彩!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詩歌發展的中的作用。

      ⑵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養學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

      ⑴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珍惜學習時間,

      ⑵使自己鍛煉成為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教學重點】

      1、品味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來的求賢若渴的思想。

      2、學習詩中用典的流暢自然。

      3、分析本詩構思上的深入細巧。

      【教學難點】

      詩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方法】

      1、點撥法(對學生通過自讀、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讀課文時留下的問題進行啟發和點撥)

      2、朗讀法(讓學生通過聽、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討論法(教師對文章內容進行激疑,開啟學生思維,并由學生充分討論后明確)

      4、綜合探究法(引導學生探究“古詩中的酒文化”)

      【教具準備】

      錄音機和課文朗讀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實施過程】

      師:中國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說,也就是我們后來經常說到的四大名著。那么,這四部小說分別是什么呢?

      (學生紛紛舉手。)

      生:我國的四大名著分別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承恩的《西游記》。

      師:說得很好。看來大家的文學常識還是挺扎實的。那請問在座的同學有多少人看過《三國演義》。

      (學生紛紛舉手,反應強烈。)

      師:好。《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中的經典之作,特別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當成功的,如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等。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曹操這一個人。下面由哪位同學來介紹這一人物?

      (學生小聲議論,陸續有人舉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瞞,字孟德。他曾率軍鎮壓黃巾起義,后起兵討伐董卓,又相繼滅掉了袁紹和袁術,“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統一了北方,與吳、蜀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東漢沛國譙郡人,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等人視之為“漢賊”,后人評價為“一代梟雄”。

      師:看來大家對《三國演義》都很熟悉,對曹操了解的也不少。歷史上的曹操除了剛才同學們說到的之外,同時他還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能文善詩。他的散文風格清峻、簡約嚴明,被魯迅稱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其詩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語言質樸,氣魄雄渾,格調慷慨悲涼,代表了“建安風骨”。下面,我們就來學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詩《短歌行》。

      師:我們先來了解其創作背景。據考證,這首詩作于曹操的晚年,即東漢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已經53歲了,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大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從中來”,苦悶煎熬。但他并沒有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招人才,建功立業。

      師:我們先來聽這首詩的錄音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播發錄音。)

      師: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感嘆時光易逝,生命苦短,功業未成的苦悶和要求招攬賢才、建功立業的情懷。詩的總體基調是慷慨悲涼的,朗讀時要把握好作者的這種感情。如開頭八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盡,情調感傷蒼涼。讀時應該語速緩慢,語氣傷感低沉。后四句詩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憂思。讀時感情要激昂慷慨。同時,該詩繼承了《詩經》四言詩的特點,以四言為主。讀時要把握好節奏,2/2斷讀,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下面就讓大家自讀這首詩。

      (學生自讀。)

      師:請一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詩。

      (某生舉手朗讀。)

      師:(讀畢,師生鼓掌)這位同學讀得很好,基本能夠把握準詩的感情基調。下面,我們再來聽聽錄音朗讀。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小聲跟讀。

      (播放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師: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詩猶是如此。詩歌要反復朗讀,以讀帶解,從而體味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師:下面,我們就共同來鑒賞這首詩。全詩共三十二句,大家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劃分?

      (學生積極討論。)

      生1:全詩可分為三層:1~8句為第一層,抒發詩人對人生地感慨,借酒消愁;9~25為第二層,表達詩人得到人才地喜慶心情;26到結束為第三層,抒發了詩人的胸襟抱負。

      生2:全詩分為兩層:1~25句為第一層,表達詩人對人才的渴求;26到結束是第二層,抒發了詩人要廣招人才、一統天下的胸襟和抱負。

      師:其他同學還有別的意見嗎?

      (學生沒有異議。)

      師:大家贊同哪種分法?

      生:第一種。

      師: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這種分法,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分析課文,理解字詞句的意思,體味詩人的思想情感。我們班共有三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層次,大家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待會,每組派一位同學來發言。

      (各組學生相互討論,交流意見。)

      生1:第一層前四句詩人借酒抒情,感嘆人生苦短、生命易逝,情調有點悲涼。后四句詩人借酒消愁,慷慨高歌。

      師:詩人在感慨人生有限的時候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運用了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師:對。面對美酒本應放聲高歌、及時行樂,但詩人卻感嘆年華易逝、生命易盡,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陽一出來就被蒸干了。詩人心中痛苦不堪,詩句帶有明顯的感傷蒼涼的情調。

      師:詩人說“憂思難忘”,他為何憂思?

      生1:可能是因為生命易逝所產生的憂愁吧。

      生2:依據文章的內容,詩人的憂思是因求賢若渴卻求之不得和他功業未成卻感人生苦短而產生的苦悶。

      師:回答得很好。“憂思”是全詩的脈絡,既解釋了前面痛苦感嘆的原因,又為后面詩人對賢才的渴求埋下了伏筆。“杜康”本是古代發明造酒的人,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是酒的代稱。

      師:一組的同學把這一層朗讀一次。

      (學生朗讀。)

      師:接著,請第二組的同學來分析第二層。

      生1:這一層是詩人抒發對賢才的渴慕,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和思念。

      生2:這一層采用了借喻和比興的手法。“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是借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是比興。

      師:這一層作者就是用這樣的手法來展開的。他活用了《詩經·鄭風·子矜》里面的詩句:“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本是表達對情人的思慕,這里借喻對人才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運用了比興的手法,以“明月”喻指“賢才”。作者面對一輪皓月,感慨人才如空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得,何時才能為我所用。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下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的人生感嘆。

      師:本文在用典上貼切自然。除了剛才我們講到的例子之外,“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四句引用了《詩經·小雅·鹿鳴》,它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這本是宴請賓客的詩句,這里用以表示對賢才的禮遇。

      師:這八句化用《詩經》的成句,以明己志,表達了詩人求賢若渴、尊重賢才的思想感情。化用前人成句自然嚴整,與詩歌主題渾然一體。

      師:這一層點明前面憂思的原因,呼應了前文。

      師:現在我們進入對第三層的學習。這一層的前四句該如何理解?請第三組的同學來回答。

      生:明月當空星辰稀少,烏鵲展翅向南而飛。繞樹飛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棲息。

      師: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烏鵲南飛圖。作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烏鵲”比喻賢才,“烏鵲南飛”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個概數,不能翻譯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所依托,表達作者的惋惜之情。

      師:“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最后四句借用典故,表達詩人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懷,效法周公廣招人才,抒發了他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師:大家再把這首詩朗讀一次,并試著背誦全詩。

      (學生朗讀。)

      【布置作業】

      課后探究性話題──本詩以酒開篇、借酒抒情。可以說在中國古代,酒與詩是不相離的。大多詩人喝酒必賦詩,有酒興才能有詩情。最典型的是李白,他能杯酒詩百篇,他是詩的一生也是酒的一生。《歸園田居》作者陶淵明,其詩也是“篇篇有酒”。酒與詩有著源遠的姻緣,酒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其獨特的地位。同學們可以就“古詩中的酒文化”為課題,就某一方面搜集材料,進行探究,寫一篇小論文。

      1、探究話題:古詩中的酒文化

      2、方法指導:

      ⑴以4~6人為一小組,搜集相關資料。

      ⑵匯集材料,分析討論,綜合意見,寫成一篇小論文。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3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鑒賞詩歌,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點】

      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和鑒賞。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二、整體感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片段;

      學生讀詩感悟,交流讀詩體會。

      出示投影: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討論鑒賞

      1、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2、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所以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有助于理解本詩的深刻含義。

      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延伸

      選擇《短歌行》中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詩句,談一談你的心得體會。

      參考話題:

      “立志與成才”

      “機遇與成功”

      “科教興國”

      “尊師重教”

      “禮賢下士”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設計

      1.體會詩人抒發的人生短暫和求賢若渴,建立功業矛盾復雜情感。

      2.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對詩歌進行個性化的闡釋。

      3.了解“建安文學”的寫作特色。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情境創設,反復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詩歌的情感。

      2.通過品味語言學習詩歌中運用的表達技巧,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有擔當,時不我待,及時建功立業的積極昂揚人生觀。

      一.課堂導入

      導入語:酒和中國的古代詩人都有著不解之緣,高興的時候喝酒可以助興,憂愁的時候喝酒可以遣懷,那么大家知道哪些有關酒的詩句呢?表達了詩人怎樣一種情感?(討論,提問)

      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天曹操喝酒是所為何事?他要抒發什么樣的情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曹操的《短歌行》。

      二.初讀感知

      1.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思考:請寫出你對《短歌行》的初印象和對曹操的初印象。

      大部分學生的看法:

      曹操印象: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心狠手辣、野心勃勃、霸氣外露、疑心很重、白臉奸臣。

      《短歌行》的印象:①英雄主義者的豪情壯志②慷慨悲歌、氣勢磅礴③感嘆人生苦短,渴望賢才,心想天下④氣吞山河的氣魄。

      設計意圖:學生對詩人的原始認知以及對詩歌的原生態閱讀可以看出學生的真實情況。基于學生的原始理解是設計教學的起點和依據。

      三.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音頻

      2.互動探究

      提問:在這首詩中,有一種情感反復出現,你能用詩中的一個字來概括出來嗎?

      明確:憂

      提問:詩中哪些詩句表現出憂呢?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提問:詩人為什么而憂愁?

      明確:人生苦短、賢才難得。

      設計意圖:深入文本,訓練學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學生得到的結論可能不夠完整,可以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繼續深入挖掘。

      四.品讀詩歌,分層鑒賞

      思考:有人說三國之爭實為人才之爭,可以說人才得失,生死攸關。假如你是三國時期一賢才,被曹操招致麾下,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是什么?為什么?帶著這個問題一起進入文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從《詩經》入手,揣摩詩意,體會曹操對人才的渴望。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從情境入手,理解詩意。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從意象角度分析,理解詩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從情境入手,揣摩詩意。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從意象入手,理解曹操對賢才的憂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意象、典故入手,揣摩詩意。

      設計意圖:魏晉詩歌距離現代比較久遠。創設情境有助于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五.深讀悟情,總結歸納

      思考:詩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已經充分表達了曹操對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詩句是否可以刪去呢?

      明確:不能,本詩中詩人表達賢才難得的心情看似重復,其實也存在內在的邏輯性。他用一詠三嘆的方式來表達他對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禮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來吸引人才。

      提問:那么,假如你是三國時期一賢才,最有可能令你感動并且促使你決定進入曹操麾下的句子是什么?為什么?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理解作者感情曲折多變的特點。將學生對于文本閱讀的碎片化的感受進行總結歸納,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進而領悟文本內涵,探討文本價值。同時教育學生樹立時不我待,及時建功立業,提升自我的積極昂揚人生觀。

      六.知人論世,悟“建安風骨”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并征服烏桓,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盟”戰于赤壁之下,想一統天下。當時曹操已經54歲。

      思考:他為什么化用周公的典故呢?僅僅是抒發他禮賢下士的情感嗎?對比我們之前對曹操的印象,我們對《短歌行》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介紹周公的背景,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先后輔佐武王成王,武王駕崩之后,輔佐成王7年后歸政成王卻遭讒言,受冤枉后依然忠心耿耿。

      本詩卒章顯志。體現了曹操不屈從于命運,和時勢的抗爭,想要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正是這種壯志讓我們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憂?只有壯志。正是曹操一統天下的宏偉壯志,所以他才會一掃前人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用樂府舊題寫時事的先河。他的詩內容和形式上多有創新,于質樸自然中帶有慷慨激昂的悲壯情調,推動了五言詩的發展。后人把建安詩歌這種建立在慷慨情懷基礎上的爽朗剛健的風貌,稱為“建安風骨”。

      設計意圖:與學生課前對曹操的印象做對比,訓練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曹操詩歌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引導學生從文本意識導向作者意識,理解的空間就擴大了,思維的品質就提高了。

      七.課堂總結

      1.再讀文本,個性化朗讀

      2.作業

      選取詩中最讓你感動的一句話進行續寫,闡述再讀《短歌行》的感悟

      字數200左右。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詩意,體會詩人抒發的人生短暫和求賢若渴,建立功業矛盾復雜情感。

      總結曹操詩歌緣事而發,慷慨多氣的特點。

      過程和方法:分層鑒賞,通過誦讀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早在十年前,老師曾聽過一首京劇韻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說唱臉譜》。其中有幾句唱詞,老師到現在還記憶猶新。這里為大家清唱一下:藍臉的多爾頓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啊……。

      為什么在京劇中,曹操為什么一定要是個白臉呢?(曹操這人太奸詐了。)奸詐是性情體現在言行上也體現在面相上。為了更直觀地表現曹操的這種奸,京劇只能給曹操一個白臉。唯其臉白,才能把他的一個眼神和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都展現出來。但同學們覺得京劇中這種圖譜化表現出來的曹操性格真實嗎?(不真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過他的作品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情懷。

      二、走進文本

      活動一、理解詞句,揣摩詩意。

      1、首先老師請同學們把詩歌自由誦讀一遍,然后結合課下注釋,揣摩詩意。教師走下講臺和學生進行個體交流,了解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問題的發現,存在兩類:一類是對注釋的推究;一類是注釋之外的理解)教師應作如下準備:

      ①釋題:“短歌行”,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名稱,屬《相和歌·平調曲》,原詞已經不可知,現在流傳下來最早也最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這首《短歌行》。初中時我們學過長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車行》等詩歌。短歌、長歌,因歌詞長短而區分。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

      ②對酒當歌,當字理解。解釋為“對著”,可以引申為聽歌,唱歌。這是已然發生的行為。解釋為“應當”,是能愿詞,表明放歌是希望發生的一種行為。聽歌時一種靜態形象的呈現,與詩人內心涌動的豐富的情感不符;應當是一種希望,無論付沒付諸行動,都是將來時的一種表述;只有一邊喝酒一邊唱歌這種現實中正在發生著的動作與詩人內在的情感互為表里。

      ③慨當以慷,意為慷慨。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時“當以”是虛詞,既然沒有表義功能,用在這里在哪方面發揮了作用?(這是詞語間隔用法,當以無實義。慷慨意為充滿正氣,情緒激昂,現代漢語中有慷慨陳詞一說。用在此處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這里為何是慨慷與詩歌的葉(和洽,和諧)韻有關。)教師安排學生對詩歌進行兩遍對比誦讀,通過讀感受這一特點。同時教師總結詞句理解方法,從詩歌韻律形式入手理解詞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為青色的您的衣領,讓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體。文化意蘊:周代學子穿著的衣服,學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時該詩出自《詩經·鄭風·子衿》篇,這里看出曹操對賢才的思慕之情。所以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讓我思慕的賢才啊,我心中向往。此處從修辭和文化入手,揣摩詩意。

      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鹿兒發現美食,悠悠鳴叫。這種景象和嘉賓云集奏樂宴飲,在情緒和情景上有什么聯系?情緒上,鹿兒發現美食,歡樂的鳴叫;宴會上奏樂喝酒,賓主盡歡。情景上,鹿兒性情溫順,喜群居,發現美食必聚食;宴會上嘉賓賢主聚會。這種通過景象或情感上的聯系,引出詩歌后句的手法,在《詩經》中常用叫做“興”。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例如《詩經·周南·關雎》鳥兒的關關叫聲,在鳥兒之間在傳達著什么信?求偶。教師總結方法,從詩歌表達手法入手理解詩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潔的東西,它和月亮為復指關系,翻譯時可譯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為田間小路。陌為東西走向,阡為南北走向。枉為屈就,用在別人身上,是敬辭,常可用枉臨枉駕。用為虛詞以。存,恤問也。——《說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親數存之。——《史記·魏公子列傳》)這句的主語是誰?枉為屈就,常可用枉臨枉駕。能用在自己身上嗎?用在別人身上,是敬辭。所以主語是別人。問候的對象就是我。相在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動作一方我。例如:例如: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⑧契闊談讌,心念舊恩。“闊”為分離。現代漢語中有闊別家鄉三十載之說。“契”為聚合之意。此處用為偏義復詞,強調契意,聚合。此處從語境語法入手,揣摩詩意。

      ⑨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此句中厭何解?厭為滿足,準確嗎?請同學們對照課后注釋,認真體會厭和辭之間的關聯?結合典故,可知厭為辭意,指推辭,推卻,嫌棄。完整義理解應為山不厭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此處從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詩意。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予以解決,同時總結揣摩詩意方法。教師板書學生疑問,多媒體展現成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從修辭、文化入手,揣摩詩意。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從表達手法入手,理解詩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從語境語法入手,揣摩詩意。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詩意。

      活動二、體會詩人情感。

      1、對詞句疑難的推敲,幫助我們完成了詩歌鑒賞的第一步,揣摩詩意。下面我們進入詩歌鑒賞的第二個階段,體會詩人情感。

      首先老師請一位同學為大家誦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完成以下任務。思考,在我們這首詩中,有一種情感反復出現,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出來嗎?動筆劃出直接體現出這種情感的詩句。

      同學們找到那個詞了嗎?我們一起讀出來,憂。好,請一位同學把直接體現“憂”的詩句讀出來,其他同學思考,詩人憂的是什么?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一般四言詩,以幾句為相對較為完整的表意單位?兩句。所以我們讀時應讀六句。)

      教師明確:憂的是人生短暫,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原文

      短歌行

      曹操〔兩漢〕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唯一作: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明一作:皎皎)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

      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

      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幾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于我。

      注釋

      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是對著的意思。

      幾何:多少。

      去日:過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里無實際意義。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沉吟:沉思,深思,這里指對賢才的思念和傾慕。

      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叫的聲音。蘋:艾蒿。

      鼓:彈。

      何時可掇(duō):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讀chuò,為通假字,掇,通“輟”,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讌(yàn):通“宴”。

      三匝(zā):幾周。匝,周,圈。

      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吐哺:極言殷勤待士。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詩用典、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運用,了解鑒賞詩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學習他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分析詩歌中詩人之“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課前預習(課前印發資料)

      (一)看課文注釋,給生字注音(幻燈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鳴 何時可掇(duō) 契(qì) 闊談? (yàn) 繞樹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論世

      (三)曹操“橫槊賦詩”的背景

      (四)解釋題目

      板塊二:品析詩歌(怎一個憂字了得)

      (一)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哪一個字可以作為全詩的詩眼?

      2、文章幾次寫“憂”?分別是什么?

      (二)品讀

      師生合作,品析詩歌。在品析詩歌過程中,把握本詩的表達技巧,體會詩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寫憂呢?

      本詩中的藝術手法最為精彩的當屬用典和比喻。可分類歸納詩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學生用如下的表達方式:例句——釋義——效果。

      解讀:引用典故不著痕跡,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思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偉業的雄心壯志。

      (三)美讀

      1、基本二二節拍。

      2、注意節奏與輕重的變化。

      3、注意停頓與延長的變化。

      板塊三:課外延伸

      結合學習過的《奇妙的對聯》的相關知識以及本文,撰寫一幅評價曹操的對聯。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二、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如果字詞過關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鑒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鑒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鑒賞。

      解決辦法

      1.疏通詩句,誦讀涵詠。

      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

      3.領會意蘊,汲取精神營養。

      【學生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第一、二首詩,并嘗試著從表達技巧上進行鑒賞。

      2.第二課時,讓學生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從情感深處與《歸園田居》產生共鳴。

      【課時安排】

      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學習并鑒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體感知

      《涉江采芙蓉》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對于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并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濤歌里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發出人們的思考:人應該怎樣活著?對此,漢樂府詩歌里更多的是主張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西門行》)將這種主張發揮到了極致。也有勸導人們努力進取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和漢樂府詩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渾,氣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風貌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鑒賞《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2.學習鑒賞《短歌行》

      理解和欣賞這首詩,可能有兩個難點:一是對詩中引用的《詩經》里詩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對詩中情緒斷續、起伏、變化不易把握。“青青子衿”兩句、“呦呦鹿鳴”四句出自《詩經》,學生對照課文注釋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這首詩中情緒的斷續、起伏、變化,我們可以從人的情緒在某個時候變化無端、不必強尋線索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它原本是配樂的,首先要和音樂旋律相應和的角度來理解。從這首詩本身來看,它創作于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可見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樂極悲來,詩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嘆。“譬如朝露”的比喻,可能和漢樂府《薤上露》有關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至“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兩句,詩人借酒澆愁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到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接下來“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轉到對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詩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隨后“明明如月……不可斷絕”卻又回到“憂”上來,似乎是天上皎潔清冷的月亮又無端觸發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接續前面的對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實景,體察人才的心理,表達希望能夠延攬人才、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雄心壯志。從以上簡要分析來看,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讀整首詩,讓人由衷贊嘆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復復,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杰氣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結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等有氣魄!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的1、3兩問。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真正理解《歸園田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二、整體感知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少年時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響,對統治階級抱著幻想,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處的時代都是對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所熱衷的是爭權奪利,他們既不想整頓政治,也無意收復失地。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客觀現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

      陶淵明直到29歲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等職,不僅濟世的抱負無由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恥”和“違己交病”。在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盛行的影響下,陶淵明早年就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當他仕途不得志時,便懷戀這種生活,所以,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39歲時,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變化,他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就是說本應該是憂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給了。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此后,因為“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職而歸。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歸園田居》共5首,約作于從彭澤棄官歸隱的第一年,時年42歲。課文是第一首。《歸園田居》寫他擺脫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現了超俗不羈的品質和閑適愉悅的心境。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詩歌,疏通詩句。

      補充注釋

      (1)塵網:塵世的羅網,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2)故淵:魚兒原來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羅:排列。

      (5)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酬一類的瑣事。

      (6)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凈洞澈的心境。

      2.簡析詩歌的內容結構。

      第一層:表作者個性思想,渴望歸田。

      第二層:繪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園生活。

      第三層:寫田園樂之因。

      3.結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理解本詩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社會的黑暗污濁,終于使他同統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詩歌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愛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統領全篇。接著以比喻、對偶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自己為官13年的“羈鳥”“池魚”的仕途生活,表現了對仕途的厭惡,對自由田園生活的強烈渴望。第二層作者由近及遠著力描繪了田園風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以下四句,視線轉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作者正是以此作為污濁喧囂的官場——“樊籠”——的對立面,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結末“復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詩中詩人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沖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了他對丑惡社會的鄙視。在這里,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然,陶淵明的歸田,是在對污濁的現實完全絕望之后,采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這時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導的地位。從他放棄了實現濟蒼生的理想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從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決不和統治階級同流合污來說,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領悟陶詩平淡質樸語言中所蘊含的濃郁詩意。

      陶淵明的詩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讀來十分親切,還富有意境。《歸園田居》中,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些還構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作方法密切相關。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并不在于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作時,并不是隨意攝取田園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潛移默化,使人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不已,乃識其奇趣。”所謂“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生的。由于他的詩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不謀而合。

      總結、擴展

      通過兩個詩歌單元的學習,詩歌鑒賞應該在我們頭腦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讀者閱讀詩歌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詩句的媒介,獲得對詩歌塑造的意境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會詩歌的主旨。詩歌鑒賞是一項較復雜的思維過程,本無固定順序,為了幫助同學們較快地形成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暫分三個步驟:誦讀、涵詠——解題(知人論世)——釋句披文——人境(進入意境)——會意(領會主旨)——評價(評定優劣高下)。希望學生們能循著這步驟,鑒賞《歸園田居》的其他四首詩及《其他古詩背誦篇章》中的詩歌,逐步形成鑒賞詩歌的能力。

      布置作業

      1.很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2.鑒賞《歸園田居·其二》,體會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

      附:板書設計

      愛田園—個性、思想

      陶淵明—《歸園田居》 田園美—虛淡、靜穆 超俗不羈的品質

      平和、淳樸 閑適愉悅的心境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能介紹作家及創作背景;

      2.說出詩人求賢若渴,志在天下的胸懷抱負,并能通過朗讀表達;

      3.能找出詩歌中一兩種藝術手法,說出它的用處。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學習方法:誦讀、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曹操的作品《觀滄海》、《龜雖壽》

      二、初讀詩歌,力求讀準

      正音

      三、背景介紹

      觀看《三國演義》視頻片段,了解背景。

      要求學生邊看邊作批注,朗讀如何處理情感。

      四、自由誦讀,小組競賽朗讀等形式進一步把握詩人感情。

      進行誦讀指導

      五、品讀詩歌

      有著赫赫戰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憂”

      人生苦短賢才難得功業未就

      六、小結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言志詩,全篇抒寫了年華易逝的感慨,表達了求賢若渴的心情,表現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板書設計

      人生短暫

      因何而憂?賢才難得

      功業未就

      黃秋云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9

      一、說教材地位與內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是高一新生繼必修1第一單元學習中國現代詩歌的基礎上又一關于詩歌學習的階段

      而《短歌行》是魏時曹操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四言詩,它雖然繼承了漢代樂府的傳統,但面對人生苦短卻一掃兩漢時期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代之以新鮮的現實內容——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的欲望,強烈的個性,都體現了魏晉時代文人的創作風格學習它對中學生思想道德及人生價值取向有著正面的教育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體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強調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3)、學習并掌握詩中運用比興、典故等表現手法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反復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說學情

      我所上課的班級為K一1班,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這樣的:

      1、知識能力方面:詩歌重朗讀,而在朗讀方面,相對其它文學體裁而言,我校高一學生對詩歌的朗讀興趣會大一些,如果能抓住這一點,會增加課堂的學習氣氛但學生對詩歌的認識基本還停留在初步認識上,在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現代詩歌學習的時候,我們發現:學生閱讀面狹窄,生活閱歷淺,沒有耐心透過詩句深入探究詩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難以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本單元雖然有了前面幾首詩歌的教學鋪墊,但感覺學生品讀詩歌的底子仍然比較薄弱,對詩歌鑒賞感悟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2、個性方面:這些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喜歡被動接收,老師講一點就學一點,自主性需要培養和提高

      學習方法方面:由于學習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課外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業的不多,沒有時間復習更不要說來預習新課了,常常是一篇課文在上課前班里找不到幾個有閱讀過的,很多教學任務只能依賴于課堂時間來完成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習者特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能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與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體驗法:學生結合情境,通過誦讀,深刻理解詩歌的情感和內涵

      2、質疑釋疑法: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個性化閱讀能力

      3、小組合作與對話交流法:通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運用新舊知識進行拓展遷移,豐富詩的文化內涵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情境,明確學習目標:(4分鐘)

      1、導語:歷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煙塵后,歷史人物的模樣難免模糊現在,請你談談,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樣一個人物?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設計意圖:從說曹操開始,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面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心

      (二)、整體感知詩歌(8分鐘)

      1、朗讀感知:組織學生自由閱讀全詩,初步感知詩句

      2、正音教師使用多媒體出示對此詩預設的重要字的讀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4、請一生朗讀全詩

      設計意圖:原生態的閱讀才能真實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要先入為主,尊重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讓學生自主閱讀,讀順“橫槊賦詩”的視頻讓學生對比別人的閱讀,以此進一步感知詩歌的情感

      (三)、文本賞析過程(25分鐘)

      第一種方案(非指示性教學法的嘗試)自主、合作與對話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再讀詩歌,提出問題

      2.組內對話:小問題,容易的問題小組內解決

      3.組與組對話:小組選派代表將組內部不能解決的且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請求其他組幫助解答

      師生對話:組與組對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老師啟發點撥釋疑

      第二種教學方案:教師預設問題,師生合作探究

      1.解題;

      2.寫作背景;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探究一:詩人在這首詩中流露出怎樣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呢?

      ①思考曹操在對酒當歌之際,有著怎樣的情緒,并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

      ②當讀到“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呢?

      過渡:歷史上,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請大家說說此詩中曹操喝酒時發出的是怎樣的感慨?

      ③作者憂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時候用了什么修辭?這種修辭的好處是什么?

      過渡: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請說說⑤曹操《短歌行》開頭也發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嘆人生苦短之后為什么又認為只有酒才可解難忘之“憂思”呢?探究二:常說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飲酒后有沒有向眾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請結合文本中的詩句加以說明

      ②這些句子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

      ③詩人引用典故來表達什么心理愿望,這樣表達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請位同學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歸納引用典故的表達效果

      過渡:滿腹經綸富有才華的曹操以委婉的語言向眾人傳達了自己渴求賢才、禮遇賢才的一片誠心根據我們剛才對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運用典故的詩句應如何理解清楚,這樣用的好處是什么?

      探究三:詩中除運用典故之外,還使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試作分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師小結:通過對詩人多種表現手法的理解,我們走進了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著一種真誠感人的力量可以說,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打著“廣告”

      設計意圖:1.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內生生對話、組與組之間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等幾種互動對話方式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及表現手法,學會鑒賞詩歌,掌握相應的方法與技能讓學生有一課一得的感受這也是重難點突破的手段

      2.在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3.學生臨時生成的問題與考驗著教師的基本功與課堂駕馭能力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挑戰但我以為,這樣的課才真實

      (四)、課堂鞏固(8分鐘)

      背誦《短歌行》

      設計意圖:本首詩表達感情曲折多變,感情充沛,適宜朗讀,且有不少的精華句子,讓學生通過反復吟詠,體會詩人的情趣用課堂時間也是為了及時落實與鞏固背誦任務

      七、說作業設計

      閱讀曹操的《求賢令》一文,再結全《短歌行》一詩,以書面的形式談談曹操的求賢觀對現代生活有什么啟示,對你有什么啟發?要求:先寫在紙上,再準備發言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通過寫來交流,通過寫加深對本詩的理解

      八、說板書設計

      表達格式:手法內容作用或效果

      運用了 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 ,表達(抒發、體現)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懷、理想、高尚品德等

      藝術手法

      用典 典雅耐讀 富于文采

      增加內涵容量;

      詠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興 形象生動

      借代 引人聯想 形象突出

      特點鮮明 具體生動

      思想情感

      憂 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招納賢才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將這兩部分板示給學生以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的印象表達格式的歸納是對知識上升為技巧方法的指導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2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背誦本詩歌。

      2. 過程與方法: 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3. 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2. 教學難點:

      ①《短歌行》中,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② 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②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 錄音機、磁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卷首詞)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應該是三國時代留下了濃重一筆的人物,請同學說說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老師總結,并啟發他們去聯系:我們學過他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還有 《龜雖壽》神龜雖壽,猷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殺禰衡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所以后人覺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其實小說戲劇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也許不像小說戲劇當中所描寫的那樣奸詐、陰險、嫉妒。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作為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于赤壁。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政策,采取抑制豪強,限制兼并,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 他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聯想起新中國開國領袖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詞句說明曹操的內修文德外治武訓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文如其人”,通過一個人的作品去分析一個人的形象,才是比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這節課我們就試著通過《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2.寫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想一舉消滅孫權和劉備的勢力.赤壁大戰前夕,酒宴眾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聽到烏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長矛唱 《短歌行》.此詩格調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請一學生朗讀完后首先肯定她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話很標準.大家再一起來聽聽磁帶,聽完后我會請同學起來回答朗讀帶讀出的聲音給你什么感受?和剛才這位同學讀的一樣嗎?你覺得怎么讀這首詩歌會更好?(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

      (詩歌要多讀才能體會出它的內在深韻,我們全班一起來朗讀一下《短歌行》)

      三.分析詩歌

      1. 齊讀詩歌

      2. 同學對照注釋,疏通詩意。(三分鐘)

      3. 分節解讀詩歌:詩歌按照意思來分可分為四小節,每二行一小節,主要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來鑒賞。

      4. 鑒賞第一節:

      ①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小節,讀的過程中思考本節曹操在對酒當歌之際,有著怎樣的情緒,并請這位同學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明確:情緒“憂”)

      ② 這位同學讀得很有激情,當讀到 “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同學思考,集體發言)

      請大家說說作者喝酒時發出的是怎樣的感慨? (明確: 人生幾何也就是人生短暫)

      ③ 作者憂愁的是什么呢?

      明確:原文說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憂愁的是人生苦短.

      ④ 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時候用了什么修辭? (明確:比喻 把人生比作朝露)

      這個比喻的好處是什么?(明確:比喻的好處是形象生動)

      ⑤賞析: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曹操<短歌行>開頭也發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但我們讀過全傳,就會感到,作者發此感慨,是因為他感到年紀已高,時日見淺,而眼下大業未成,匡扶濟世之才又極為難得,是緊迫感,焦灼感使他這樣, 實際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

      第一節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憂”字,“憂”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憂”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憂”。從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憂,是隱含的是積極昂揚的精神。所以作者才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來來,舉杯邀明月,與爾同銷萬古愁!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

      5. 鑒賞剩下三節:

      ① 齊讀余下三節,思考作者在其中寫了什么內容,或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從詩歌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對賢才的渴望。從“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可以看出。

      ② 這些句子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明確:引用典故<板書>)

      ③ 這種引用典故表達技巧的目的是什么,好處又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邊看注解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大意是:愛人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縱然我沒有去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聯系嗎?嗣,意為繼續;音,聲問; 嗣音,繼續相問,即保持聯系之意.這里只用了前兩句,后兩句作者改為”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意為,只為你等賢才的緣故,我沉思吟詠至今.這一改動,由思慕情人變作思慕賢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感情表達得更加深摯自然.”曹操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地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求。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雅”是宮廷樂曲歌辭,《小雅鹿鳴》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蘋。我有高貴賓客,吹笙鼓瑟使賓朋歡悅。”這四句詩信手拈來,卻與全詩融為一體,說明賢良才若來投奔我,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④請位同學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課文的注解⑹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勢解》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注解⑺“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之弟,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美名,曾“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周公說他在洗頭發的時候曾幾次把頭發濕漉漉地卷起來,吃飯時曾幾次把飯從嘴里吐出來,惟恐因接待賢士遲慢而失掉人才.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這幾句氣勢是宏大的,意義是深遠的表現出一種王者的霸氣,根據我們剛才對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引用典故的的好處是什么 (請同學回答)(應用典故嘛,看這個典,我們會想到…..古典,典雅,作者引用的是詩歌,詩歌應該有什么特點:有文采,而且作者引用的詩歌的雖然只有經典的一兩句,但卻給讀者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所以就增加了《短歌行》的內涵容量.

      <板書>引用典故的好處是使詩歌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⑤同學就文中不懂的句子相互討論一分鐘,老師給予點撥。

      明確:課文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為“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也表現曹操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招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大家說會不會?) 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本句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鋪墊的作用。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四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所以曹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屈駕來訪.久別重逢,歡飲暢談.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環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于曹操與孫權劉備對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文官武將,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同時這也是社會環境描寫。可理解為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為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邦無定土,士無定主.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侍.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徬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沒有絲毫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表達作者思賢若渴的心情和對人才的尊重.

      6.比興手法:

      詩歌采用一連串的比興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思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烏鵲南飛中以烏鵲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詩末山不厭高等句子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闊大胸懷,又以虛心對待賢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樣熱切殷勤地招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曹操作為一代英雄,有著統一天下的壯志,在本首詩歌當中作者開頭就提出了人生短暫這個話題,正是因為人生的短暫,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時間之內作出一番事業,這也是他在《觀滄海》、《龜雖壽》中所說的觀點。聯系東漢末年的時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軍閥混戰,國家衰微,作為一個有統一天下壯志的政治家兼詩人來說,他心憂天下,因此決定了他的詩歌風格只能是悲涼的。另外,建安時期是一個追求建功立業的時代,所以他的詩歌一方面反映社會的動亂,一方面反映報效國家或建功立業,風格蒼勁雄健,情辭慷慨悲涼,有力地表現了時代特色。后人將這種鮮明的風格稱作“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

      ②建安文學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漢獻帝移都許昌,改元 “建安”,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當時文壇領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應瑒yáng、劉楨)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個文學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學創作,就稱為“建安文學”

      7.齊背詩歌,去體味悲涼慷慨的風格。

      8.小結: 《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 總的來說,《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奮圖強,創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附:板書 《短歌行》

      思想內容 表達技巧 風格

      (第1節)對酒當歌,憂人生苦短 比喻(形象生動) 悲涼

      (2—4節)求賢若渴,求天下一統 用典(典雅耐讀) 慷慨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短歌行曹操教學設計

    2.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3.曹操之《短歌行》教學設計

    4.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3篇)

    5.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3篇

    6.曹操《短歌行》教學反思

    7.曹操《短歌行》教案設計

    8.曹操的《短歌行》小學教學設計(精選7篇)

    9.曹操 《短歌行》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開啟美好的一天的早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