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精選9篇)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經濟與貿易類專業。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1專業內涵是什么?
國際經濟與貿易(簡稱“國貿”)是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跨國投資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門學科。國貿是屬于經濟學門類中經濟與貿易專業類的一個專業。上海金融學院教授楊新房說,國際經濟與貿易就是國家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交換活動。
盡管各高校對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該專業培養目標可概括為培養能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國對外貿易和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慣例和規則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管理、調研與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2培養目標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掌握經濟學以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認識與把握國內外經濟、貿易的運行機制和發展規律,熟練使用一門外語,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成為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全球視野和較為完備知識體系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3這個專業都學什么?
國貿專業到底學什么,我們能從它的專業基礎課和骨干課程中了解一二。首經貿大學招辦主任曾老師說,國貿專業的理論和方法的基礎是經濟學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學生首先要學習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基礎課程。這些經濟類課程中涉及不少數學知識。比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貿專業的小付說,大學前兩年他們要修完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等課程,之后又學了應用統計、計量經濟學等。如果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儲備,在學習中將占有一定優勢,特別對那些致力于從事國貿理論研究的學生而言。
該專業的骨干專業課還包括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中國對外貿易、外貿運輸與保險、國際商法、國際市場營銷,等等。
國貿專業學生還要關注世界經濟運行規律,熟悉世界貿易組織及不同國家經貿法則和業務流程,掌握國際管理規則等內容。因此,該專業學生除了學習經濟學專業課程外,還要學習管理類、法學類等課程。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4對外貿易及相關領域是主要就業方向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中國加入WTO和一些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掌握國際經濟合作理論與政策、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專門人才。該專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最新數據統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規模為8萬至8。5萬人,全國就業率區間為90%至95%,屬于就業率較高的專業。
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包括對外貿易及相關領域的行政管理、教學和科研部門,還有外貿企業、外資企業、跨國公司、擁有外貿經營權的企業和其他涉外經貿部門等。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該校國貿專業畢業生近幾年的就業單位有中國對外貿易促進委員會、國家統計局、恒遠經貿公司、金鑼集團、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
另外,國貿專業畢業生還能在國內外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經營管理工作;在駐外商務機構以及海外駐華商務機構的國際貿易與金融的從事相關經營管理工作; 在工商企業從事國際貿易、金融投資、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國際物流等工作。
用人單位看重外語水平
由于大多外貿企業要與海外客戶溝通聯絡,因此國貿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一定外語水平。各類型企業對外語能力的要求略有不同,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通常要求畢業生具備大學英語六級,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則更看重商務英語聽說能力,要求應聘者能直接與外商進行簡單的貿易磋商并簽訂合同。對于外貿業務員、跟單員等要直接與國外客戶打交道的崗位,企業更要求應聘者能夠熟練運用外語進行聽說讀寫。
用人單位要求的外語并不僅限于英語,很多企業都招聘小語種的國貿人才。一項以義烏地區外貿公司和出口生產企業為對象的調查顯示,該地區外貿企業對小語種的人才需求量較大,60%的企業對外業務中需要用到阿拉伯語,40%需要用到西班牙語,其他應用頻率較高的語種還包括韓語、日語、俄語等。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外貿企業增加了許多機遇。而外貿企業想要覆蓋所有的“一帶一路”國家,至少需要涉及60余種官方語言,所以對小語種專業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國貿競爭力強的城市機會多
國貿專業畢業生可選擇國際貿易競爭力強的城市求職,就業機會更多。上海財經大學現代服務經濟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第二期中國城市國際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香港、上海、深圳、廣州、北京、蘇州、澳門、寧波、天津和杭州排在前十位。這些城市的經濟增長較為快速,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外向型經濟體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貿易規模巨大。
另外,排名前列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國沿海三大經濟圈: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這些城市位于沿海,擁有上海港、深圳港、廣州港、天津港等眾多港口。國際貿易市場繁榮勢必拉動人才需求,因此,這些城市可以成為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首選。例如,上海自貿區設立后需要引進大量人才,其中部分貿易類企業對國貿專業畢業生的需求較大。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5報考指南
1、700余所院校,招生各有特色
目前,全國共有700多所高校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分布于不同層次,主要包括綜合類院校、財經類院校、理工類院校、語言類院校、師范類院校以及農林等其他院校。考生在考慮院校時,要對該專業的特色和方向有所了解,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高校。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綜合類院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側重大基礎教育,針對于學科基礎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給予較多的課時比重,凸顯“厚基礎,寬口徑”的特色。
財經類院校在注重學科基礎教育的同時,加強專業選修課的比重,突出財經類高校學生的專業特殊性。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國貿專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最具競爭力的專業之一,也是國家重點學科。再如中央財經大學,其國貿專業充分利用了該校金融、經濟方面的學科優勢。該校的國貿學院除了普通的國貿專業外,還設立了國貿專業(國際貿易與金融風險管理方向)的雙學位本科教育項目。
理工類院校的實踐環節課程略多,另外從開設的課程名稱上可以看出,理工類大學國貿專業實踐性課程比較注重計算機和數理工具的應用,凸顯高科技在國際貿易決策中的應用特性。如天津工業大學的高仿真、互動式教學實驗、實訓平臺、創造性模擬公司、自主開發性案例教學場所、常態化競賽機制等為學生能力多樣化發展提供了環境和條件。
語言類院校對國貿專業的學生一般都有著極高的外語水平要求。北京外國語大學強調學生要外貿、英語兩手抓。該校的國貿專業不僅使用國內領先水平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軟件,還注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畢業生英語可達到專業八級水平。
2、看清錄取要求
在報考國貿專業時,考生和家長還要看清各高校招生章程中對報考該專業的具體要求。該專業文理兼收,但各高校對該專業的錄取要求也不盡相同,有的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所學外語語種也有要求,如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習期間部分課程采用英語授課,建議非英語語種考生謹慎報考。(詳見高校招生章程等。)
3、專業推薦
推薦專業源自高校學生實名推薦數據。當前累計投票數量超過429萬人次。通過實名注冊的高年級學生或畢業生,根據本校各專業辦學情況進行投票,推薦優勢專業或特色專業。下圖僅展示了部分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推薦情況,星號為推薦指數。點擊圖片可查看更多專業推薦數據。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6培養規格
1、學制與學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本學制為4年。可實行彈性學制,但修業年限不得少于3年。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鼓勵學生到海外學習和交流。學生完成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考核合格,準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2、知識要求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較為完備的知識結構,包括基礎性知識、專業性知識、工具性知識和通識性知識等。
第一,基礎性知識。接受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系統訓練,扎實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第二,專業性知識。了解從事國內外經濟與貿易活動的法律法規和慣例,掌握國內外經濟與貿易活動專門知識的基本原理,熟悉商務活動的業務內容、業務流程以及商務文書的中外文寫作規范。
第三,工具性知識。具備從事該專業學術研究和實務操作所必需的數學、外語、計算機、互聯網等相關知識。
第四,通識性知識。具備一定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優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學常識和現代科技發展趨勢。
3、能力要求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較為系統的能力結構,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第一,獲取知識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會利用現代科技與信息等高效的渠道和途徑獲取新知識,具備自我學習知識、自我消化知識、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
第二,運用知識的能力。具備洞察問題、提煉問題、綜合運用該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研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創新思維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習慣,具備進取意識和探索精神,擁有良好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第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養跨文化交流的興趣,養成尊重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及風俗等的良好素養,在讀、說、聽、寫、譯等各個方面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4、素質要求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較為全面的素質結構,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等。
第一,思想道德素質。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遵紀守法,誠信為人,富于進取,具有團隊意識。
第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藝術修養、審美情趣及文字、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全球化視野,掌握自然科學常識,跟蹤科技發展動態,對中外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專業素質。具有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掌握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學科門類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發展動態,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經貿政策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相關知識,掌握商務經營活動中的操作技巧,具備從事經濟貿易理論研究或商務活動的基本技能。
第四,身心素質。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7課程體系
1、總體框架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理論教學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訓)、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方案總學分應控制在160學分左右,其中,實踐教學累計學分不少于總學分的20%。鼓勵精簡課程,壓縮學分,提高質量。
2、理論課程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全面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方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第二,通識課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根據專業的特點和社會實際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通識課程。通識課程包括大學語文與寫作、外語、數學、計算機操作與數據庫應用、創新創業教育、體育、國防教育等必修課程,以及根據學校特色和條件設置的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選修課程。
第三,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課程。各高校可根據自身專業建設定位與特色,合理安排上述課程的結構與課時。
第四,專業課程。各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條件設定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所設課程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體現專業特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必修課程包括國際貿易學、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對外貿易、經濟法、國際商法、市場營銷、消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貿易經濟學、物流學、服務貿易、期貨市場學、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商務談判等,各高校根據專業要求應至少從中選擇開設六門課程。各高校可以自主設置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應當與專業必修課程形成邏輯上的拓展和延續關系,并形成課程模塊供學生選擇性修讀。
各高校應創造條件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全英文專業課程,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發跨學科、跨專業的新興交叉課程,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制定并實施國內(外)學生交換、學分互認,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提倡高校間課程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課程與便利條件。
3、實踐教學
第一,實驗(實訓)。各高校應根據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獨立設置實驗(實訓)課程或環節,利用實驗室或實訓基地開展教學活動。
第二,專業實習。各高校的培養方案應至少包含1次專業實習,時間累計不少于8周。實習過程應有完整的實習記錄,實習后學生應提交實習報告。
第三,社會實踐。各高校應根據培養目標組織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包括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和創新創業大賽等。社會實踐時間累計應不少于4周。各高校應積極開展創業實踐,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體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第四,畢業論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論文應體現學術性和實踐性。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由講師及以上職稱的專業教師擔任,提倡聘請實務部門有關人員共同指導。畢業論文可采取學術論文、案例分析、調研報告和創業方案設計等形式。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質量保證體系,確保論文質量。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8教學條件
1、教師隊伍
1)師資規模與結構
第一,教師數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鮮明特點,為合理控制班級授課規模,確保教學質量,須保證有充足的教師資源,專業的專任教師一般不少于10人,生師比18:1僅為基本要求,提倡降低生師比。
第二,職稱結構。教師隊伍中具有教授職稱的數量占專任教師總量的比重不低于1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數量占專任教師總量的比重不低于30%。
第三,學歷、學緣結構。專任教師須經歷研究生學歷的系統教育,且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鼓勵提高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比重。專任教師選聘時應注意學緣結構,鼓勵教師來源多元化。
2)教師專業背景與水平要求
第一,教師專業背景。專任教師一般應具有5年以上本學科專業教育和研究背景,須通過崗前培訓上崗。實務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主講教師應具有實務工作背景或實踐經驗,提倡定期去實務部門掛職鍛煉。教師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海外學習經歷,提倡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去國內外名校進行訪學或交流。
第二,教師水平要求。教師應具備高尚的師德,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科學創新精神,愛崗敬業;應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并通過學習、研究與實踐,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應具備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堅持教學與科研互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應積極開展并不斷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2、設備資源
1)信息資源要求
各高校應提供數量充足、種類齊全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紙質和電子圖書資源,配備滿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需要的中外文電子資源數據庫。
2)教學設施要求
第一,教室和閱覽室。教室數量應能滿足教學和學生自習的需要,閱覽室應保證學生擁有座位和足夠的空間。
第二,實驗室。實驗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充分滿足教學要求。實驗室應建立系統、完善的管理規范,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切實保證實驗室設備正常運行。
第三,實習基地。各高校應擁有一定數量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基地應成為學校與有關方面長期合作和交流的有效平臺,通過實習基地充分發揮該專業服務社會的功能,并通過實習基地對學生進行德、智、體、能等全方位的訓練。
3、教學經費
各高校應切實保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經費投入。教學經費專指在專業教學各個環節發生的資源建設費用、教學運行費用與教學評估費用等。教學經費的使用應向教學一線傾斜,不得用于非教學用途各高校須合理確定教學經費的最低保障標準,并保障教學經費穩定增長。
4、質量保障
1)目標要求
質量保障的目標應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應滿足學生專業發展與個性發展的有機兼容,應有利于各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合理定位、突出特色、辦出水平。
2)組織運行
各高校應圍繞質量保障目標要求,建立并完善有多元主體參與的質量管理運行體系。明確學校作為專業建設的責任主體地位,負責專業建設的總體規劃、宏觀指導和提供經費保障等;強化教學單位作為組織教學和管理教學的實施主體地位,貫徹落實學校制定的關于專業建設的基本要求,負責動態修訂和完善師資保障、教學計劃、教材建設等具體事宜,確保日常教學工作有序高效運行;切實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獎懲分明。
3)監督機制
通過多元聽課、教學督導、學生評教等途徑,完善常態化的內部質量管理自我評價機制;主動加強與用人單位以及社會相關評估機構的聯系,積極構建質量監督的外部評估制度化機制;建立順暢的教學信息收集網絡,完善教學質量反饋機制。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9培養模式
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完善課程建設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干課程體系設置應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課程設置上,應將“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業務”等課程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主干課程進行建設,對于這些課程,課時量要充分,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全面掌握,以達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的要求。
(二)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通過建立國貿專業模擬實驗室,購買相應的國際貿易模擬軟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擬實訓環境。綜合運用學生所學的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業務、國際市場營銷、外貿函電等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談判能力、英語運用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及單據制作能力。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最普遍的做法是實行校企合作。
(三)加強學生英語水平的培養力度
在課內,除講授基本的大學英語之外,應適度增加英語聽說課程的課時量,不定期地組織學生觀看原版的英文影片,組織學生討論劇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聽說能力。在課外,成立英語社團,鼓勵引導社團多組織英語比賽、英語游戲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四)實行“雙證書”制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推薦學生考取報關員證書、報驗員證書及外貿單證員證書等,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加強與考證相關的內容的講解。
2、“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采用多樣化教學管理方法
①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制作內容夯實的課程課件,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添加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利用微課、慕課等平臺傳授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達到參與學習全過程的效果。
②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中,緊跟跨境電商發展步伐,增加跨境電商平臺實訓室,整合、擴大現有跨境電商工作室規模。模擬實際外貿流程,將校內實訓與技能比賽融入實踐教學,通過開放性的訓練與競賽交流活動,實現“時代性+多元性+創新性”,提高學生多視角分析問題、全方位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實現課程培育國際性創新綜合人才的目標。
③根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加強校企深度合作,以“人才需求——聯合培養——就業反饋——教育完善”的合作模式,代替原有的就業推薦模式,延伸校企合作鏈,提高理工科院校外貿類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培養出符合“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需求的新外貿人才,實現學校與企業共贏局面。
(二)充分利用校內外教師資源
①強化每一位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②加大對中青年教師培養的力度,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師資培訓。聘請企業專家開設跨境電子商務短訓班,傳授電子商務平臺跨境貿易理論、知識、技能及教育方法;鼓勵教師到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實踐或掛職鍛煉。對有條件的教師,允許其進行社會兼職或創業實踐,建立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科研團隊。
③逐步建立新進教師的實踐制度,要求新引進的教師具備數年的社會實踐經歷,并作為應用型師資的必備條件。加強與企業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會創業資源,如財經類院校或院系,更可以聘請成功人士、企業家、職業經理、投資專家、管理專家擔任學校兼職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學校進行演講、開辦講座,使國際貿易專業師資隊伍多元化。
3、跨境電商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明確專業定位,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特色
以社會和企業對新型外貿人才需求為導向,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進行調整,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的新型外貿人才為目標,增設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跨境電商實訓、網絡營銷等與跨境電商相關的理論及操作課程,體現出以跨境電商技能操作和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教育特色。
(二)優化課程體系,構建跨境電商教學模塊
對跨境電商涉及的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及實訓課程進行合理規劃,形成跨境電商方向的特色課程體系。增加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國際市場營銷(網絡營銷)等跨境電商方向核心課程的比重,開設地域特色的小語種,同時強化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除理論教學外,加大實驗實訓課程的比重,購置高仿真的教學軟件。
(三)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培養高端跨境電商人才
高校國貿專業應搭建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平臺,將跨境電商實務類課程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注重校內實訓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
打造具有跨境電商實操經驗的“雙師型”教學團隊。高校應制定跨境電商師資培養計劃,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模式。“走出去”模式是選派中青年授課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鍛煉和加大跨境電商方向教師培訓力度。“引進來”模式注重引進跨境電商行業專家、企業骨干及業務精英加入國際貿易專業兼職教師隊伍,可以采取專題講座、微課、指導畢業論文、技能競賽等靈活的指導方式傳授學生實踐知識,激發學生對跨境電商的就業或創業積極性。
(五)拓展學科競賽,實施“以賽促學”教學模式
為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實施“以賽促學”全新教學模式。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跨境電商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采用真實的電商平臺賬戶操作,給學生提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讓學生以團隊為基礎建立跨境電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內涵建設的全面提升。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描述】相關文章: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方向及職業定位10-1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學生個人簡歷12-01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英文求職信范文12-27
國際經濟貿易求職信六篇12-31
地球與月球的描述作文11-25
涉外貿易專業個人簡歷范文12-25
貿易經濟專業大學排名06-29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配套練習題05-16
國際貿易專業求職信六篇01-08
國際貿易專業求職信(15篇)12-2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大學學生評語精選100字 大學學生評語精選怎么寫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