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徐悲鴻國畫鑒賞圖片 徐悲鴻國畫鑒賞視頻
日期:2023-03-07 17:12:5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徐悲鴻國畫鑒賞  繼守佳法 采融西畫  徐悲鴻先生是近現代中國藝術史上一位泰斗級的人物,他開創了一種新的繪畫語言,確定了其在中國畫壇里程碑式的頂級位置,并為后世留下了
为你推荐:
  • 傷感的文案說說心情
  • 徐悲鴻國畫鑒賞

      繼守佳法 采融西畫

      徐悲鴻先生是近現代中國藝術史上一位泰斗級的人物,他開創了一種新的繪畫語言,確定了其在中國畫壇里程碑式的頂級位置,并為后世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

      至今,徐悲鴻先生的繪畫不僅收藏于專門的徐悲鴻紀念館,在全國各地大小博物館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不少收藏。因此,對其作品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對徐悲鴻藝術風貌的認識,也對鑒賞和收藏徐悲鴻畫作有所裨益。

      本文以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兩家文博機構所藏徐悲鴻畫作為研究對象,以展現徐悲鴻藝術創作的一個側面。

      奔馬:肩負使命的象征符號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出身于貧苦的農村家庭,父親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書畫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詩、書、畫、印藝術,具有深厚扎實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17歲時已成為宜興遠近聞名的小畫家。

      1918年,徐悲鴻在北京大學講演《中國畫改良之方法》時,曾經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采入者融之。”此后,他即一直以此為原則,在中國畫創作中堅持不懈地進行實踐和探索。因此,“繼守佳法,采融西畫”就成為徐悲鴻一生藝術實踐的方向與動力。

      徐悲鴻所創作的作品中,以水墨奔馬形象最為著名。他在青年時代即癡情于畫馬,20歲時所畫駿馬就得到當時著名畫家高劍父的稱贊,謂之“雖古之韓干無以過也”。他所畫的駿馬在用筆和結構上突破舊有框架,不再以傳統的細致線條去勾勒,而是以大塊的水墨酣暢淋漓地直接輔陳,速疾完成整個馬匹的體態。

      徐悲鴻所畫的馬大多昂首傲立,四肢修長,或立于獵獵疾風中,或馳騁于茫茫荒野上,鬣鬃飄逸,長尾翻卷,看擬信手拈來,卻充滿力量與動感,使馬的形象蘊含著積極向上、催人振奮的感召力度,形成了較為獨特的典型符號,甚至成為現代中國畫的一種象征性標志。

      徐悲鴻的奔馬作品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均有收藏,而且數量較多、品相較好,可以反映其高超的筆墨技法與精神風貌。

      雄雞、雄鷹:黎明前的報曉斗士

      徐悲鴻自1919年留學歐洲,歷經8年刻苦學習并游歷西歐諸國,于1927年歸國,擔負起藝術創作和培育后輩的重要使命。他先后擔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美術系主任、教授,北平藝專校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1933年起,他陸續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等國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華加劇,中華民族處于危亡關頭。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徐悲鴻積極投身抗戰活動中,在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區和國家舉辦義賣,努力宣傳和支援抗日救國。

      抗戰期間,他創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大型國畫和油畫,以激勵廣大民眾堅韌不拔的毅力與抗戰決心,如《九方皋》《徯我后》《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畫作,均成為謳歌和激發人民斗志的文化號角,成為那一時代最具典型意義的藝術作品。

      徐悲鴻在抗戰期間除了創作一些著名的人物群像作品外,還參用中西兩種畫法,創作了許多動物類繪畫,如雄雞、雄鷹以及雄獅等,借此喚醒廣大民眾的抗戰熱情和勇氣。這類作品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亦有一定收藏,體現了那一時代的特殊歷史背景。

      喜鵲、春燕:迎接春天的使者

      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迎來抗戰的勝利。在這一過程中,徐悲鴻創作了一大批富有春天氣息的作品,特別是以喜鵲、春燕、柳樹、桃花等為主題的繪畫,寓意象征勝利的春天即將到來。以此增強廣大民眾抗戰的信心和意志。

      傳統繪畫語言的運用

      新中國成立后,徐悲鴻先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美術教育和全國美術事業發展工作中。他團結美術界廣大著名人士,培養出許多后輩美術工作者,這些人后來大多成為現代中國美術界的中堅力量,有的成為著名畫家,對中國當代美術事業的傳承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從流傳至今的徐悲鴻傳世作品看,其歸國早期尚保持著較多的西式風格和用筆特征,至抗戰時期以至新中國成立之后,他創作的許多繪畫都具有更濃厚的中國傳統特色,保持著更多的古代常見主題,連一些繪畫的取景和構圖也與古代繪畫基本一致。只是,他在作品中所采用的筆墨技法和創作手段,已經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西方的藝術元素,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創新性。

      由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所藏徐悲鴻作品來分析,其中有不少作品為典型的傳統繪畫題材,如松、竹、梅以及蘭花、桃子等等;另有一些繪畫為傳統寓意的內容,如“貓蝶圖”“松鷹圖”“松鶴圖”“春鴨圖”等等,說明徐悲鴻有著扎實的傳統繪畫功底。

      當然,徐悲鴻創作的傳統題材作品雖然主題、構圖都是舊式的,但其用筆用色以及展示的精神風貌卻是全新的,包含著許多西畫用筆技法和對光、色、透視、構圖方面的理解,這就使得其作品更加吸引觀者的目光,同時也更具時代感。

      注重寫生素描

      中國古代畫家歷來重視藝術的傳承,對前人的優秀作品多加臨摹和仿習。同時,許多畫家在創作中認識到以自然為師的重要性,紛紛投身山水之間,以天地為師,妙化自然。但即使這樣,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無法解決藝術創作中造型準確的問題,這也是長久以來國畫作品中刻畫人物、動植物缺少精準造型的根源。

      徐悲鴻旅歐留學期間,接受了嚴格的西式繪畫訓練。他對西方繪畫的造型能力感悟尤深,認識到寫生素描是研究造型藝術規律與表現形式的'本質語言。因此在歸國之后,無論是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還是在學院里的教學中,他都視素描技法為繪畫的基礎,積極提倡和大力推廣,以提高繪畫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

      正因為徐悲鴻具有高超的素描功底和寫實能力,他所創作的人物肖像以及動物都十分逼真。如他早期創作的人物肖像《老婦》《撫貓人像》《遠聞》《簫聲》等,后來創作的《珍妮小姐畫像》,以及諸如馬、牛、雄雞、喜鵲、獅、鷹、野豬等動物形象都極為傳神,具有準確的造型和鮮活的個性。

      從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兩館所藏徐悲鴻的國畫作品看,其中一些作品即體現出他深厚的西式素描功底,如動物造型十分準確,符合生物解剖學原理,連物體表面的光色差異,也通過筆觸的變化而表現出來,反映了他精準扎實的藝術功力。

      徐悲鴻一生創作的繪畫作品,其數量可謂浩繁,其品質可謂精美,從而使他享譽近現代中國畫壇。今天,我們探究其繪畫的奧秘,自然離不開他留下的繪畫作品,也離不開他繼守傳統佳法、采融西方藝術的創作之路。融中西文化、藝術為一體進行自己新的創造,這便是徐悲鴻先生的藝術風貌。

    【徐悲鴻國畫鑒賞】相關文章:

    1.如何鑒賞中國畫

    2.鑒賞國畫的方法指導

    3.淺談油畫國畫比翼雙飛的徐悲鴻論文

    4.國畫作品藝術鑒賞中展示設計的運用論文

    5.張水江國畫山水《漓江春早》鑒賞

    6.國畫的分類-國畫代表種類

    7.國畫分類和國畫畫法介紹

    8.大雪節氣國畫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家族名字大全霸氣簡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