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記承天寺夜游特殊句式 答謝中書書特殊句式整理
日期:2023-03-06 12:10:0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答謝中書書特殊句式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答謝中書書》的特殊句式以及原文賞評,希望對同學們有
为你推荐:
  • 五字網名詩意高冷
  • 答謝中書書特殊句式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答謝中書書》的特殊句式以及原文賞評,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答謝中書書》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的特殊句式

      倒裝句

      例:相與步于中庭(“與中庭”做“步”的狀語.此句是介詞結構后置.句意是:共同在院中散步.)

      《答謝中書書》文言現象

      古今異義:

      ①四時俱備(時 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

      ②曉霧將歇(歇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

      ③夕日欲頹(頹 古義:墜落 今義:消沉,委靡)

      一詞多義:

      夕日欲頹(將要)

      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間)

      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 (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

      《答謝中書書》情感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端,然后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及作者與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答謝中書書》賞評

      ①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俊俏的山,直直聳立,有白云輕繞;俊美的水,清澈見底,有魚兒嬉戲。溪水兩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絕倫:綠樹、青草、翠竹、紅花、藍天、白云……四時不同、景色各異,五彩繽紛、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特別是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機盎然。這一句是概括描寫,作者緊緊抓住江南景物的特點: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點染,便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圖。

      ②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作者選擇了兩個極具畫面感的鏡頭“曉霧”、“夕日”來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疊翠、清霧朦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這是一天最美的開始。山,陽光相擁,霧,緊緊依偎。漫步崎嶇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巧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樂趣無限。山是質樸的、獨特的,水是自然的、靈動的。多么清凈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際間飄來,頓時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

      黃昏、夕陽,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蕩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輝;調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嬉戲,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漣漪,圈圈蕩漾到遠遠的岸邊。獨處如此美景之中,自覺不自覺的融入了自然,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間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話,為何這般清幽、脫俗。語言簡明、質樸、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文章開始,作者從人們對山水的態度入手:古往今來,沒有人不贊美青山綠水的,特別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麗、清秀絕塵,是如此的典雅、飄逸。接著描寫了山水、石壁、叢林、翠竹和早晨、黃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達作者對山水的贊美之情。最后,作者發出慨嘆:從謝靈運后,又有誰能欣賞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還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出來。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曉霧夕陽、猿鳥錦鱗,有比喻、夸張、擬人,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說不完無限情趣、道不完生機盎然。這在魏晉六朝“尚玄理,文工駢體”的文風中,可謂一枝獨秀。讀來凡心皆無,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答謝中書書》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對于謝中書為誰,迄今為止共有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謝微(一作謝徵)。見《六朝文絜》眉間批注,朱東潤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沿其說。第二種說法認為是謝朓。王家葵《陶弘景叢考》說:“《陶隱居集》中有《答謝中書書》一篇,謝中書應即謝朓,據《南齊書》本傳,朓建武初曾‘掌中書詔告’,故得稱‘謝中書’,至建武二年(495)夏謝朓出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為‘謝宣城’不稱‘謝中書’矣,如沈約有《和謝宣城》。第三種說法認為是謝覽。王京州據明代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中關于陶弘景與謝覽交往的記載及謝覽曾任中書郎的經歷,認為謝中書為謝覽。第四種說法認為是謝朏。高步瀛《南北朝文舉要》解題稱:“謝中書,疑是謝朏。《梁書·(謝)朏傳》:朏,天監五年,授中書監。”鐘國發《陶弘景評傳》也持這個觀點。他說:“他(謝朏)比陶弘景大十五歲,出身頭等高門,加以文才出眾,品格高雅,頗有名望;約永明七年(489)從義興太守內調為中書令,至隆昌元年(494)外調為吳興太守。陶弘景恰于永明八年(490)啟假東行浙越。此文所描寫的風景,顯然非茅山之類臨近京師的小山水,而可能是陶弘景于浙東所見。”

      《答謝中書書》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后隱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經,創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較深研究。卒謚貞白先生。著有《本草經集注》《真誥》等。

    【答謝中書書特殊句式】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的特殊句式08-23

    答謝中書書文言句式08-24

    勸學中的特殊句式12-03

    蜀道難中的特殊句式03-03

    題解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及句式(議論句、對偶句)09-18

    《答謝中書書》11-11

    答謝中書書08-28

    蘭亭集序中特殊句式11-29

    《答謝中書書》中的虛詞08-2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2022社會實踐自我總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