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怎樣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 小學如何有效開展計算教學
日期:2023-02-25 15:01:4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時間:2022-01-18 17:32:13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我要
为你推荐:
  • 給自己正能量的說說
  •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時間:2022-01-18 17:32:13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么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么”;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二、教學設計目的

      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通用2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通用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版本、章、節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設計思路】:

      現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及體現的理念支撐。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2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記錄數量,了解負數的價值;

      ⑴要求:聽清信息,獨立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信息準確簡潔的表示出來。

      ⑵師敘述,生記錄。

      師:客車到達A站,有8人上車,有6人下車。

      我校本學期轉進學生68人,轉出5人。

      老師8月5日在上個月的基礎上續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饋交流。

      展示學生的記錄情況:文字、+、、

      師:哪種方法能讓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數據變化?統一到+、

      師: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可以將+稱為正號,將稱為負號。

      ⑷介紹你知道嗎?

      說明:數學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其實大家的這種記錄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記載。

      投影出示,教材第9頁的一段話。

      ⑸點明意義。

      師:其實,在客車到達A站時,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其間數量的變化是相反的,出倉糧食的數量和入倉的數量的變化也是相反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與此相關的數學知識認識負數。

      二、聯系生活,理解負數的意義。

      1、教學例1

      ⑴每天7:30,中央電視一臺都有天氣預報。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氣溫是零下3度到5度。

      師:這一天的最高溫度是多少度?最低溫度呢?

      出示教具(一個自制的溫度計),提問:怎樣在這個溫度計上表示出這天的最高溫度是5度?

      請學生操作,追問:你是從哪兒數到哪兒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溫度計上怎樣表示呢?

      讓學生意識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溫度有困難,引出 0。

      確定0度以后,請學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師:你是怎樣數刻度的?

      ⑵說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溫度我們是從零開始往上數,因此這個溫度是零上5攝氏度記作+5℃。最低溫度是從零開始往下數的,這個溫度是零下3攝氏度記作-3℃。

      ⑶正、負數的讀寫法。

      說明:+5讀作正五,在寫的時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個+正號。也可以省略正號直接寫5。-3讀作負三,書寫時先寫負號,再寫3,符號不可以省略。

      2、教學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圖片介紹攝氏度和華氏溫度。學生讀出溫度,說說是怎樣讀的。

      其余的溫度讓學生自己讀,反饋交流讀寫的方法是否正確。

      小結:用+5、19和-3、-11、-7區分了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和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

      3、教學例2

      ⑴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與圖片,師: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師:這里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紹相關的知識。

      說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⑵提問:你會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嘗試寫數,反饋交流。

      小結:用8844和-155區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問:你能把我們剛才學過的這些數分分類嗎?

      小結板書:像+4、19、+8844這樣的數都是正數。

      像-4、-11、-7、-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

      師:0是正數嗎?是不是負數?為什么?結合例1和例2的圖片理解0與正負數的關系?

      板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1

      學生讀數,在將相應的數填入圈里。

      反饋交流,教師:8是正數嗎?0該寫到哪個圈里?為什么?

      2、練一練2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對負數有了什么樣的認識?

      五、課堂作業。

      1、讀一讀。

      ⑴水沸騰的溫度是100℃。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

      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

      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

      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

      先測100粒黃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難點

      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用具

      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一)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熱鬧路二小的校園,它有寬敞、美麗的教學樓,同學們在整潔的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你們看,他們都在干什么?

      教師出示課件。熱鬧路第二小學的校園生活:舞蹈組、電腦組、籃球隊等在活動。

      師:(出示課件:一個小花壇中有26朵四種顏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歡學校的這一處小花壇,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涂色)。教師提示:涂完后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二)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說一說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齊答)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一)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都喜歡什么顏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歡的花下面打“√”告訴老師?

      學生完成題卡后,教師收上題卡。

      (二)讓學生體驗整理數據的過程

      1、初次進行記錄。

      師:現在老師手里拿著同學們的題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最多?

      生2:喜歡黃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歡紅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4:喜歡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歡藍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6:喜歡紅色的有多少人?

      師:讓我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吧!

      教師較快地讀數據,學生記錄不下來。

      2、小組討論記錄的方法(方式開放,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 師:前后的同學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記下來?

      學生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研究出來了嗎?你打算怎么記?

      生::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粉色的,我在下面畫“○”。

      生::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寫“1”。

      生2: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粉色的,我在下面畫“△△”(教師指導:如果用一個符號記會更快)。

      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結構,說明為什么。

      3、再次進行記錄。

      教師讀數據,學生記錄(大部分學生不用“正”,有的寫成“┃”,有的寫成“┣”)。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樣的方法記錄的?

      生1:喜歡紅色的有11人,喜歡黃色的有10人,喜歡藍色的有9人,喜歡粉色的有8人。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粉色的,我在下面畫“○”。

      師:有沒有結果一樣,方法不一樣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寫“正”。

      師:有數據不一樣的嗎?

      生5:喜歡紅色的有10人,喜歡黃色的有12人,喜歡藍色的有9人,喜歡粉色的有8人(教師指導:記錄要認真,并請該生重復正確的答案)。

      (三)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同學們說數據,老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里。

      紅色11人黃色10人藍色9人粉色8人

      學生們說數據,教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里。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著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從統計圖中抽拉出11個單位格的紅條,10個單位格的黃條,9個單位格的藍條,8個單位格的粉條。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生:(齊答)不能。

      師:(抽拉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生:(齊答)能,因為上面有數字。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么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

      (四)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著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知道哪些問題?

      生1:一個比一個少1。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2:一個比一個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師訂正: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喜歡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歡紅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多1,喜歡藍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少1。 生5:黃色比紅色少1(教師訂正:喜歡黃色的人比喜歡紅色的人少1)。

      師:喜歡紅色的比喜歡藍色的怎么樣?

      生1:少2(教師糾正:多2)。

      (五)小結

      師:這樣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每種數據的數量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統計圖(表)的意義。

      三、聯系實際,鞏固練習

      (一)野生動物園

      師:(出示課件:野生動物園中各種動物數量的統計表)沈陽的野生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老師整理出一張統計表。你能根據這張統計表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老虎駱駝長頸鹿獅子大象斑馬12只8只4只7只5頭26匹

      老虎____只,斑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馬有26匹。

      生3:長頸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圖:各月份出生的人數為2、5、7、4、3、4、1、1、6、2、3、2)說一說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師:能看出數據的變化嗎?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個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個人,1月份比2月份少3個人,4月份比3月份少3個人,5月份比4月份少1個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師訂正:多5人)。

      師:還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師: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學生心算,沒算出來)

      師:大家幫他算一算。

      生:(齊答)連加。

      生1:25。

      生2:40。

      師:對了。

      (三)統計課外活動小組人數

      師:(出示課件:熱鬧路第二小學的校園生活,鋼琴小組1人、舞蹈小組6人、計算機小組3人、田徑隊5人、籃球隊8人在活動。)你們參加課外活動小組嗎?請幫老師算一下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有多少人。

      學生一邊看課件,一邊完成各自題卡中的統計圖或統計表(只需完成一項就可以了)。

      師:你填的是統計圖還是統計表?

      生1:統計表。

      師:為什么?

      生1:因為老師只讓完成其中一個。

      師:在統計的過程中,我們要靈活選用統計的方法。

      (四)游戲

      師:老師被難住了。春節到了,要開聯歡會,可

      是班費有限,只能給同學買兩樣水果,買哪兩樣呢?怎么辦?

      生1:買喜歡吃的人最多的兩種。

      師:我怎么知道呢?

      生1:問一問他們。

      師:(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蘋果、葡萄的圖片)你們說一說自己喜歡吃的水果。

      學生在下面一起說。

      師:這樣非打起來不可,怎么解決呢?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幫老師決。

      生1:看一看喜歡哪兩種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師:我們來統計一下,把小星星貼在你喜歡的水果上。

      學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貼在喜歡的水果圖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蘋果、葡萄的圖片上分別有6、6、21、1、4顆小星星。 師:我們應該買哪兩種水果呢?

      生1:應買草莓和橙子。

      生2:應買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樣多。

      師:讓我們來數一數。

      生齊數。

      師:這兩種水果我們都少買一些好嗎?

      生:(齊答)好。

      四、總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統計來解決。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5

      一、概述

      小學數學一年級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84、85頁一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表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表。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表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欲望,使學生總能處于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教師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表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表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組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時刻,然后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針都指著什么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一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說一說:將整時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表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大約幾時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小結:一個是7時不到,一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7時未到,一個是剛過7時 說一說:讓學生說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里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發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了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10時,一個是晚上10時。

      提問:一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床和睡覺的時間,然后同桌的同學說一說,要求說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4、說一說: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七、全課小結。

      教學內容與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

      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八、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說的欲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后反饋反映出學生通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表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九、幫助和總結

      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盡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如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5、96頁。

      教學目標:

      1、在自主選擇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小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3、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問題情境

      1、讓學生交流自己購買物品的經歷。并引出教材中的購物問題。

      2、讓學生讀,鼓勵學生說說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交流學生的購物經歷,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自然引出本課主題。

      了解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為解決問題作鋪墊。

      師:同學們,我知道大家都常買東西的經歷。除了學習用品、零食和飲料外,誰還給自己買過其他物品?說一說買了什么?花了多少錢?

      指名幾個人說購物情況。

      師:我們書中的幾個同伴也一起到商場給自己買物品,我們看一看他們想買什么?看課本第95頁。

      學生讀書。

      師:圖中有什么物品?價錢是多少?幾個同學想買什么?

      生1:圖中有兩種帽子,一種毛線的一頂12.55元,一種皮的一頂45.8元。

      生2:圖中有兩種手套,線手套一雙5.65元,皮手套一雙10.35元。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二、小數加法

      1、教師談話,提出“選擇自己喜歡的帽子和手套,算一算需要多少錢?”的問題,給學生充分計算的時間。

      2、交流學生選擇的物品和計算的過程及結果。

      12.55+5.65的豎式計算采取學生說,教師板書做法,重點解決進位問題。45.8+10.35的豎式采取讓學生板書出豎式,教師提問的方式,重點解決不同位數的小數相加問題。

      讓學生解決自己“購物”需要的錢數,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經歷自主嘗試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

      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是學生相互學習,理解計算方法的過程。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有利于解決不同的問題時的討論。

      生3:他們想買一個帽子和一副手套。

      生4:丫丫想買毛絨的帽子和手套。

      生5:亮亮想買皮的帽子和手套。

      生6:聰聰說有好幾種選擇呢。也許他想買毛絨帽子和皮手套;也許想買皮帽子和毛絨手套……

      師:同學們知道了紅紅和亮亮喜歡什么樣的手套和帽子。那么,你喜歡什么樣的呢?下面,請選擇你喜歡的一頂帽子和一雙手套,算一算一共多少錢?

      學生自己選擇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你喜歡什么樣的?計算結果是多少?是怎樣算的?

      學生可能有不同選擇,結合學生說的算法,教師板書豎式。如:

      生1:我喜歡毛線的。帽子是12.55元,手套是5.65元,一共要花18.2元。

      師:是怎樣計算的?

      生:我用豎式計算的,12.55+5.65將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從右往左依次計算。

      教師板書:

      12.55+5.65=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12.55

      +5.65

      師:百分位上5加5等于幾?

      生:等于10,向十分位進1,和的百分位上寫0。

      教師板書:

      12.55

      +5.65

      生1:再算十分位上的數,5+6=11再進上1等于12,向整數部分進1,在和的十分位上寫2。

      師: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某一位上相加滿10,可以向前一位進1。

      接著完成豎式,寫出橫式上的數。

      12.55+5.65=18.20(元)

      12.55

      +5.65

      18.20

      師:寫出結果時,小數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寫。

      這種選擇,如果有學生用口算,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算的。給予鼓勵,然后讓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

      師:誰和××同學選擇的不一樣?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3、提出“小數進位加法和整數的進位加法有什么共同點?”的問題,使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通過討論,把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整合,理解計算方法的一致性。

      生2:我和××一樣,也喜歡皮的。皮帽子48.5元,皮手套10.35元,一共需要56.15元。也是用豎式計算的。

      師:你到黑板上來寫一下豎式好嗎?

      學生寫出豎式:

      45.8

      +10.35

      56.15

      師:這個8為什么要和10.35的3對齊,而不和5對齊呢?

      生: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45.8的8在十分位上,就應該和10.35十分位上的3對齊。

      如果還有其他選擇,繼續交流,學生說,教師板書。

      如果只出現上面中的一種選擇,可以教師選擇其他的搭配,讓學生計算。

      師:剛才,我們在解決選購帽子和手套的問題中,學習了小數的進位加法。請大家討論一下,小數的進位加法和整數的進位加法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可能會說:

      ●在計算小數加法時小數點對齊其實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這一點和計算整數加法時是一樣的。

      ●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三、小數減法

      1、教師談話,由前面計算結果差的多,引出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線的貴,然后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選擇一個計算。

      2、請兩個板演的同學介紹計算的過程和結果,幫助學生將整數減法的知識遷移到小數中來,使學生理解:百分位上的數不夠減,可以從前一位借“1”。使學生了解小數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寫。

      由前面計算的結果引發問題,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積極嘗試小數減法的計算。

      滿10向前一位進1。

      師:觀察我們剛才計算的結果,老師有一個問題,大家選擇的都是一頂帽子、一幅手套,為什么計算的結果相差那么多呢?

      生: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線的貴。

      師:那么,皮帽子比毛線帽子貴多少錢?皮手套比毛線手套貴多少錢?請你選擇一種,試著算一下。

      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個別指導。請兩個學生板演。

      師:我們請兩個在黑板上計算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生1:我計算的是“皮帽子比毛線帽子貴多少錢”。45.8的百分位上沒有數,可以看作0。

      45.8-12.55=33.25(元)

      45.8

      -12.55

      33.25

      百分位上0-5,不夠減,就從十分位上借“1”,這一點和計算整數減法時是一樣的。……

      生2:我計算的是皮手套比毛線手套貴多少錢?

      10.35-5.65=4.7(元)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3、提出: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么聯系?的問題,讓學生發表意見。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2、練一練第2題,學生明白題意后,獨立用豎式計算。

      在掌握計算計能的基礎,討論計算方法的聯系,是對已有經驗和知識的整合和提升,理解計算方法的一致性。

      考察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

      考察學生發現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0.35

      -5.65

      4.70

      百分位上5減5等于0,十分位上3減6不夠減,從整數部分個位上借“1”,個位上是0,再向十位上借,十位上借1是10,個位上剩9。十分位上13減6等于7,整數部分個位上9減5等于4。寫豎式時,4.70可以寫成4.7。

      師:大家討論一下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么聯系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我們進行一組練習,請在本上做練一練第1題。

      教師巡視,輔導計算有困難的學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師:看練一練第2題,誰來說一說,圖中告訴我們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我們知道了紅紅去年體檢時身高1.39米,今年體檢時身高是1.52米,算一算紅紅長高了多少。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全班訂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3、練一練第3題,學生明白題意后,獨立用豎式計算。

      4、練一練第4題,學生自由選擇信息提出問題并解答。

      具體量的計算,考察計算的是否正確。

      給學生創造自主發展的空間,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師:第3題是一些具體量的計算,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計算結果不要忘記寫單位。

      師:請同學們觀察第4題的情境圖,自己選擇信息,提問題并解答。

      訂正時,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嘗試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計算的過程。

      2、會計算一位小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知道用豎式計算時小數點要對齊的道理。

      3、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談話引入

      師:你們自己去買過東西嗎?

      師:有沒有同時買過幾樣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商場走一走?怎么樣?

      二、問題情境

      ⒈出示情景圖

      仔細觀察,說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⒉提出問題。

      師:根據圖上給出的信息,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3、師:下面,咱們先來解決“一共花了多少錢?”的問題。

      三、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⒈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師:自己在練習本上試著做一做,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把過程寫下來。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答。教師巡視為下面的交流做準備。)

      ⒉小組討論。

      3、交流算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1)、2元加4元等于6元,

      4角加5角等于9角,

      6元加9角等于6元9角。

      (2)、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9元

      (3)、用豎式計算。

      2.4

      + 4.5

      6.9

      豎式計算,如果學生沒有寫出來,教師應參與其中,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3、討論。

      (1)、五種算法有什么共同點?

      (2)、用豎式做小數加法時,為什么“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

      ①這三種方法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單位的數相加。

      ②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小數點要對齊,也就是相同單位的數要對齊。

      4、檢驗與應用。

      師:孩子們,今天的知識你們學會了嗎?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問題:買雞蛋比買豆腐多花了多少錢?

      (1)、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2)、交流算法。

      (3)、總結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的方法。

      四、嘗試練習。

      第1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強調:用豎式計算,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第2題:此題有多種答案,鼓勵學生獨立選擇信息,列式計算,說出算法。

      第3題:

      (1) 出示情境圖,了解圖上的數學信息。

      (2) 每位同學做一個就餐計劃,全班交流。

      教師要注意關注學生食品搭配是否合理。

      談話入手,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近了課堂與學生的距離,趣味性高。學生非常愉悅、輕松地進入課堂。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并說一說發現的數學信息,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能力。

      問題具有開放性,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一句導語,過渡到新授課上來。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先自己思考,再交流,學生經歷了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交流時可以互相分享。整個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也讓學生在這個學習活動中有成就感。

      一題多解,體現多樣化的解題方法。活躍學生思維。

      教師是課堂學習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是學生的大朋友。

      先讓學生自己總結,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總結歸納能力。

      這一環節,體現了數學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及密切聯系。是要孩子們明白,這幾種算法雖然不同,但道理卻是相通的。都是相同單位的數相加,理解了這一點,那么,在做小數加法時,小數點要對齊的道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這一環節其實是對前面學習班復習、鞏固再拓展。要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是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自主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以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同時也要注意了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節約、愛惜糧食的傳統美德,合理搭配自己的飲食。

      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會很高,這是他們切身體會的,他們定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踴躍發言。

      經過兩年多來的數學學習,學生完全能夠說出情境圖給出的數學信息。

      孩子們會提出用“一共花了多少錢?”和“買雞蛋比買豆腐多花了多少錢?”兩個問題。

      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算式:

      ① 2元4角+4元5角=

      2元+4元=6元,

      4角+5角=9角,

      6元+9角=6元9角。

      ②2元 4角

      + 4元 5角

      6元 9角

      ③2元4角+4元5角=

      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元9角

      ④2元4角+4元5角=6元9角

      元 角 分

      240

      + 450

      690

      答:一共花了6元9角。

      ⑤2.4+4.5=6.9(元)

      2.4

      + 4.5

      6.9

      答:一共花了6.9元。

      這一環節,學生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去說,去描述它們的相同點。也可能是只言片語,說不完整,但,只要學生說出來,都要給予鼓勵。

      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算式:

      ①4元5角- 2元4角=

      4元 - 2元= 2元,

      5角 - 1角= 1角,

      2元+1角=2元1角。

      ②4元 5角

      - 2元 4角

      2元 1角

      ③4元5角 - 2元4角=

      4.5元=45角

      2.4元=24角

      45-24=21(角)=2元1角

      ④ 元 角 分

      450

      - 240

      210

      4.5 - 2.4 =2.1(元)

      4.5- 2.4=2.1

      答:買雞蛋比買豆腐多花2.1元。

      估計用最后一種方法的同學會最多。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8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對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并能有一定個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兩個班總的來說,基礎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過,后進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幾個。兩個班的學習習慣都較好,本這個學期的教學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聽課習慣的養成上和數學思維能力訓練。另外,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教育與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愛上數學。

      二、教材分析

      本期課程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而且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有助于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具體表現:

      “數與代數”領域有3個單元,主要內容包括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結合實例和調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結合具體情境,探索計算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通過對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圖形與幾何”領域有3個單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注重學生動手實踐和積極思考。“方向與位置”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認識并能辨認八個方向,能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測量”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以及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認識圖形”通過生活實景,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生將初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一些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除此之外,還有綜合與實踐活動“數學好玩”。

      本期課程內容知識點散、多,難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對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養成踏實、細致的學習態度,應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習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結合分物活動,探索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通過具體情境,探索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實例和調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并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了解

      其數位順序,會用萬以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會用詞語或符號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并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二)圖形與幾何

      1、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

      2、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以及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3、通過生活實景,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三)統計與概率

      學生將初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一些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游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于提問、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內在品質。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和優生的提拔工作。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9

      第一單元 負數

      第一課時 負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點: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負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生活情境中負數有關資料,如氣溫、收支,股票漲跌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銀行有存錢和取錢……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課件2、3、4、5、6)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7)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課件8)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課件9)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說一說。(課件10)

      生活中還有能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嗎?

      4、進一步認識“0。” (課件11)

      以溫度計為例,觀察“0”的作用?

      結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5、聯系生活中的氣溫;進一步感受正負數的應用。

      (1)介紹溫度計相關知識。(課件12、13)

      (2)一次讀出4個城市的溫度。(課件14、15、16、17、18)

      三、練習應用

      (1)辯一辯:

      “16℃”和“-16℃”的意義相同嗎?(課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數中的正負數。(課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海拔高度。(課件24)

      四、課堂小結:(課件25)

      五、課外拓展:

      負數的歷史。(課件26、27、28、29、30)

      六、板書:

      負數的初步認識

      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讀作:負六。“-”,叫“負號”。

      像“+6”這樣的數叫正數,讀作:正六。“+”,叫“正號”。也可省略不寫。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43-85、6 +0、9 -+ 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課后反思: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中位數代表的概念,能根據所給信息求出相應的數據代表。

      2、合具體情境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者的差別,能初步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做出自己的判斷。

      3、培養學生對統計數據從多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避免機械的、片面的解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中位數、眾數等數據代表的概念。

      難點: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做出判斷。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課件顯示:問題1:數據誤導:

      某次數學考試,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學的成績為1個100分,4個90分, 22個80分,以及一個2分和一個10分。

      婷婷計算出全班的平均分為77分,所以婷婷告訴媽媽說,自己這次成績在班上處于“中上水平”。

      師:婷婷有欺騙媽媽嗎?

      師:平均數是我們常用的一個數據代表,但是在這里,利用平均數把倒數第三的分數說成處于班級的“中上水平”顯然有投機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

      師:你對此有何評價?

      師:類似的受平均數誤導例子還是很多的。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時就出現了如下的情景。

      問題2 阿沖應聘

      (先請一位同學給畫面編一段話。然后提問:略)

      (二)交流對話,探究新知

      提出一個真實的問題,揭示學生認識上的矛盾,產生新的疑點,引起學生對“平均水平”的認知沖突,從而引入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

      (三)梳理概括,形成結構

      (四)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我們自己也試著把學過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六)變式練習,擴展新知

      (結合課件)議一議: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都有哪些自己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內容展開:

      平均數:充分利用數據所提供信息,應用最為 廣泛,但…

      中位數: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影響較小,但…

      眾數:當一組數據中有些數據多次重復出現時,眾數往往是人們尤為關心的一個量、

      下面由我們自己去收集一組生活中的數據,然后再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來說明本組數據的特征。

      (教師發給每個小組一張《活動報告單》,深入到學生活動中,適當答疑)

      (教師視課堂具體的時間的情況選擇是否講解:假如你是一名廠長……)

      (五)反饋評價,提示作業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有所長,也各有其短。請你分別結合具體實例,說明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自的現實意義。

      總結:今天我們都學到哪些知識?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學重難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四、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2、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3、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五)作業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在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并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在操作中探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五、課前準備:

      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實驗記錄表,實物投影。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學習面積單位有什么用?

      生:測量面積

      出示長方形紙板

      師: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如何測量它的面積呢?

      學生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長方形的面積。

      師: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測量操場的面積,教室的面積;草地的面積;等等,也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量,那可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的目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握好教學的起點,抓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和什么有關系?

      (學情預設:根據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和理解,可能會出現這幾種情況:和長有關、和寬有關,和長、寬都有關,和周長有關)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也培養了學生大膽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實踐探究,合作交流

      師: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帶上老師溫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導學提示:

      1、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搭建3個長方形,完成實驗記錄表。

      2、 仔細觀察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

      3、 嘗試用比較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

      (學情預設: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合理分工,有序地開展實驗)

      (設計意圖:創設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借助導學提示經過啟發,獨立思考,討論,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叢冢提高認知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到臺前展示實驗記錄,并發言

      (學情預設:各小組介紹搭建的3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通過三次實驗,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對表達流暢,思路清晰的小組給予表揚)

      如:我們組共搭建了3個長方形,第一個長方形的長是3厘米,寬為2厘米,面積是6平方厘米;第二個長方形的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面積是12平方厘米;第三個……通過三次實驗,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

      (五)、解決問題

      1、實踐活動

      在我們這間教室里,有很多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請大家任選一個,先估計它的面積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計的和算出的面積是不是較接近。(學生操作活動,并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出它們的面積)

      2、前幾天,老師新換了一個辦公桌,它的長是14分米,寬是8分米,我想給這張辦公桌配一塊玻璃,需要買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題:

      這是一塊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來的面積是多少嗎?說說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價值,既豐富了敘述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另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表面并不是長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呢?再如三角形,我們怎樣可以知道它的面積呢?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在課后研究)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培養探究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七、教學反思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由于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學過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和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含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創設了學生十分熟悉的購物情境,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并結合口算方法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豎式計算算理。“試一試” 和“想想做做”主要鞏固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讓學生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 通過解決有關小數的實際問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基本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你知道今天我們學習什么嗎?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小數呢?

      2、能將這些物品的價格用小數表示嗎?(例題中食品的價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寫出來)

      3、一位同學用他的數學日記向我們講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數問題,讓我們跟隨他一起開始今天地學習好嗎?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減法

      1、日記:5月21日,晴。昨天數學課學習了小數,老師讓我們到生活中去尋找小數。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門口的早點店看到了它們,正好還沒吃早飯呢,我想買一個饅頭和一碗豆漿吧,要用( )元呢?我還想給媽媽買碗面條,一碗面條比一碗餛飩貴( )元呢?

      2、日記中提出了幾個問題?哪兩個問題?怎么解決呢?(老師板書算式)請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匯報兩題的思考過程)

      3、這兩道題能用豎式來計算嗎?在草稿紙上試一試。(指名板書)

      4、(先問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紹完后再問)為什么這樣對齊呢?為什么5和7相加?為什么得數中要有小數點?它應該寫在哪呢?看著自己的豎式互相再說一遍計算過程。

      5、(請同學介紹減法的計算方法)豎式中時怎樣對齊的?4不夠減8怎么辦?得數中為什么要寫0和小數點呢?0有什么作用?看著自己的豎式再說說計算過程?

      6、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試一試

      1、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你都會了嗎?完成幾道試一試。(第一題)一邊做一邊想小數的加、減法與整數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嗎?

      2、小結:列豎式小數加、減法時,要將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先計算小數部分,再計算整數部分。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選出兩種食品,先求出他們價格的和,再求出他們價格的差嗎?(寫在書上)

      4、匯報結果。怎樣才能沒有遺漏的將每種組合都寫出來呢?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一)習題三

      1、日記:盼了一天終于盼來了下午的科學課,課上老師讓我們測量池塘的水深,這里居然也有小數的問題呢?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知道了水深( )米。

      2、他們是怎么測量的,你看懂了嗎?(請一位同學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樣解決呢?

      (二)習題四

      1、日記: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路過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想買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給媽媽,給她一個驚喜。可我只帶了3元錢,夠買嗎?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夠不夠呢?(學生計算)

      3、根據圖中的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減法問題嗎?請你先在心里提出一個問題,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讓同桌幫你檢查。

      4、根據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嗎?

      四、總結回顧

      1、日記:原來生活中用到小數的地方還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觀察一定還會發現許多與小數有關的問題。同學們,你們今天又學了哪些與小數有關的知識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試著寫寫數學日記,找找生活中的小數,和他比比誰寫得好。

      2、最后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如果算式的得數大于1,就請男生起來,如果小于一就請女生起來,如果等于1就都起來。

      教學反思:

      最初自己的設計為了體現簡單的內容要上出內涵來,在練習中設計了很多高難度習題,結果第一次試上就發現,完全是我一廂情愿。同時因為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練習上,而顯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試上,張書蕾老師讓我自己談談教學感受,其實我知道學生學的很輕松,主要是內容簡單學生又有相當充分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因此回答時自信滿滿。張老師卻問我說,既然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為什么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而從頭至尾都牽者孩子走呢?我當時就被問住了。為什么備課時沒有這樣想法呢?最初是因為自己沒有教學過三年級的內容,對于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沒有把握。總擔心他們會遇到困難,場面無法控制。因此加法、減法分開一步一步教學,加法先讓學生自己計算,然后嘗試筆算,學生介紹算法,接著練習幾道題,減法直接進入筆算,請學生介紹算法,練習。如此這般以后,學生都能“較出色”的完成練習。但即使在我試上過兩次后,在張老師提出之前,也從未想過將加、減法同時放給學生,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間。可能心理還是偏向于“教”,而忽視了自主的“學”。接受了張老師的指導意見后,重新思考例題的處理方式,其實當時心中依然沒底,開放式的教學對老師的提問設計和現場問題的處理要求更高。但試上過后發現,對于加、減法的同時計算嘗試,學生并沒有任何的困難,相反還自己開始利用加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系,為自己的計算尋找根據。我的擔心是多余的。

      在試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問題。初次教學時,我想請同學在介紹計算加法的時候能說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斷匯報同學的方法,來幫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當同學介紹他是先寫0.5再寫0.7時,我馬上就問你是怎么對齊的,為什么這樣對齊。當他介紹先算5+7等于12時,我又問為什么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學時,我做了這樣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學匯報算法的過程中提問他,雖然感覺追問的很及時。但那樣不但打斷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維過程顯現斷裂而不連續,同時這樣的追問也只有他一個人在思考。不如先讓他全部說完,再將問題拋給全班同學,將所有同學都拉進思維的旋渦。這樣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試上時,我就實踐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卻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顯得老師的問題多而瑣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時候,張老師肯定了我的想法,贊成我之前的思考價值。老師的肯定給了我極大的鼓舞,我覺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奮斗,都得到了別人的幫助的認可。我是幸運的。因此在最后的教學時我仍然采用了,先請一個同學完整的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引導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處理了例題。

      課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又與整數計算方法進行了比較,如果讓學生嘗試驗算,自我進行驗算方法的從整數到小數的遷移,可能會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完整。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方法。

      2.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方法。

      2.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準備:

      課件或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筆算下面各題

      21+46= 96-63= 39+18= 651-352=

      2.師:小叮當文具超市開業了,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題圖:看圖,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說)

      (2)老板說了開業期間所有文具一律低價銷售,所以每個人只能挑選兩樣,想一想:你最想買什么?(指名說)試著算一算你應付多少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小數加法

      (1)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你最想買的文具的價錢的?

      (2)生匯報交流.師板書。

      a.0.8元=8角 0.6元=6角

      (3)師生小結: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4)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數位對齊)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2.學習小數減法

      (1)談話導入例4提出問題:這道題你會解決嗎?應該怎樣列式?(板書:1.2-0.6=)

      (2)組織學生討論:該怎樣列豎式并正確計算出得數?

      (3)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3.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明確它們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都從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樣是滿十進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數加減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P96頁做一做

      學生可以提出兩步.三步計算的問題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做在課本上,允許個別學生用豎式計算)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板書設計: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0.8+0.6=1.4

      1.2-0.6=0.6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5

      1、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知道用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教學重點:

      知道用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3、教學難點:

      會進行十進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4、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填一填、讀一讀: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嘗試。

      1、自學內容一 做一做,說一說。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學內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歸納:

      像0.1、0.23、0.049……這樣用來表示( )之幾、( )之幾、( )之幾……叫做小數。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分別用( )位小數、( )位小數、( )位小數……表示。

      三、鞏固練習。

      書本P6第1、2、3、4題。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與之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計算能力特別強,這兒準備了兩題你會算嗎?

      出示:用豎式計算。

      475+34=473-34=

      指名兩人板書,其他同學在隨堂本上獨立完成,完成后核對。

      結合剛才的計算過程想一想,用豎式計算整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預設學生回答結果:①相同的數位對齊。②從個位算起。

      追問最終達到:整數中的個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相同的數位對齊從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情境圖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指名說)根據圖中三位同學所說的話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減法計算的問題(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必要時應適時引導,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例1和試一試中的問題。)

      同學們真厲害!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從這些問題中選出這四個問題進行研究。

      先看這兩題(例1的兩個問題),怎樣列式?(指名說)

      觀察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

      A、教學例1第(1)問。

      根據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嗎?(指名估算,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接著問:用豎式你會算嗎?

      (預設:①出現例題中的兩種不同的答案。②只出現正確的答案。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討論“你贊同哪種答案?說說贊同的理由。)

      我們再一起回顧用豎式計算的過程。(師邊講邊板書豎式,完成解答。)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B、教學例1第(2)問。

      同學們!你們剛才用豎式計算了小數的加法,那么小數的減法你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試看!(學生獨自完成,指名扮演。)

      學生完成后,指名說說是怎樣算的,并適時強調在計算小數減法時被減數和減數中的小數點也要對齊。

      (二)比較算式“12.55+5.65=?”

      出示兩位學生的作業。(得數一個是18.20,一個是18.2)

      比較這兩個答案,哪個更好一些?(強調要化簡。)

      (三)總結、歸納。

      (出示復習題的兩道算式和例1中的兩道算式的計算過程)

      提問:比較這兩組題,想一想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列式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請同學們獨立想一想,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組織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①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方法一樣都要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最低位算起。②在小數加、減法中,只有把小數點對齊相同的數位自然就對齊了。小數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結果化簡。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說說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二題

      先讓學生思考,獨立找出錯誤的地方,再分別改正。

      3、完成練習八第3題。

      先組織完成(1)~(3)題,并分別講評,最后引導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4、課堂作業:練習八1~2題。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數加減法:

      (1)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的數位對齊)

      (2)從低位算起

      (3)滿十進一

      (4)末尾有零要去掉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86—87頁。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理解在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中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能夠準確地計算小數加減法。

      2、在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豎式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克隆技術嗎?教師簡介克隆技術。20xx年10月29日和31日“雙雙和康康”的自體繁殖后代,“鍵鍵”和“壯壯”在我山東省萊陽農學院出生了。這是鍵鍵與壯壯出生時的情況記錄(出示情景圖和統計表)。

      二、探究新知

      1、針對這些信息,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嗎?

      2、學生自主提問,教師有選擇的板書問題

      A、壯壯出生時的胸圍是多少?

      B、壯壯出生時的體長比健健長多少?

      3、解決問題:壯壯出生時的胸圍是多少?

      (1)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2)學生嘗試,指名板演。

      師: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加法的算式。可是我們從來沒學過兩個小數相加,該如何計算?現在咱們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現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3)理解算法。

      師:計算小數加法時,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識?

      生:整數加法。

      師:在筆算整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師:你能結合著整數加法的方法說一說小數加法的方法嗎?

      (板演的同學說怎樣計算的這道小數加法。)

      師:給他評價一下。

      生:(評價)

      師:小組內交流一下,小數加法怎樣進行計算?

      師根據回答,引導學生概括出:小數點要對齊,從最低位算起。

      4、解決問題:壯壯出生時的體長比健健長多少?

      學生獨立列式并豎式計算。

      指名板演,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評價。

      師小結。

      5、獨立完成:1.3—1.25

      師巡視,指名板演。

      學生講解計算方法。

      師:3應該和2對齊還是和5對齊,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生:(答)

      6、小數加減法的演算。

      師:我想要檢驗一下自己做的這道題是否正確,可以用什么方法?

      趕快試一下吧!

      學生演算,集體訂正。

      7、你能歸納出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的方法嗎?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師歸納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

      2、完成“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切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書店買過書呢?老師我最喜歡看去書店買書了,因為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書本任你挑選。現在,比如老師想再去書店買幾本書,分別是數學家的故事和童話選,單價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據這兩本書的價錢你們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1:數學家的故事和童話選一共需要多少錢?

      生2:數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多多少錢?

      師:非常好!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6.45?+4.29

      師:第二個問題,誰來?

      生:6.45?-4.29

      師: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幾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數加減法.

      師:這兩道算式你們會算嗎?請同學們拿出草稿紙來列豎式算一算吧!師:同學們,你們算好了嗎?來看看黑板上這兩位同學做的,(念一下豎式)你們同意嗎?

      師:(指著豎式)像這樣一位對著一位減,你們覺得陌生嗎?那這樣列豎式以前我們在哪見過

      生:在計算整數加減法時用過.

      師:是呀,那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在計算整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數位對齊.

      師:是的,瞧,我們來看看小數加減法,你發現了什么?

      生:小數點對齊.

      師:小數點對齊,也就確保了相同數位對齊.太棒了!你們已經找到了小數加減法最關鍵的地方.

      二、探究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愛動腦筋,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些禮物,瞧

      數學家的故事:6.4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童話故事:4.25

      問:你們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道數學問題并列式解決嗎?能嗎?拿出草稿本來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列式解決。

      師:怎么樣,同學們都寫好了嗎?老師收了幾位同學做的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兩位同學都提了水彩筆比跳繩貴多少元?

      8.3-6.45,誰做對了,你們同意第幾種?

      8.30 8.3

      -6.45 6.45

      1.85 1.95

      生:第一種。

      師:那為什么是這樣做的,你有想法嗎?

      生:8.3中有隱形的“0”

      師:想一想,為什么我們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師:對,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那誰來說一說第二種哪錯了?

      生:0-5忘了退位減.

      師:好了,雖然這位同學出錯,但給了我們很重要的提示.

      師:剛才這個問題提得真好,讓我們有了新的收獲,還有同學提出不同的問題,咱們來看看.

      如:6.45+4.25=10.70(元)

      師:仔細看看這道題的得數是10.70,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生:得數上,小數的末尾出現了“0”

      師:那你知道結果可以怎樣寫?

      生:10.7

      師:為什么?

      生:小數的性質.

      師:以后,當計算小數加減法,如果小數的末尾是0,我們要對結果進行,去掉0,在把化簡結果寫在橫式里,這也是我們數學簡潔美的體現.

      師:老師這再列出兩個式子。.

      9.6+60.4=70.0(元)

      師:你們對它有什么建議嗎?

      生:得數可以寫成70.

      師:對,最后的得數能化簡的就要化簡.

      師:大家再瞧:9.6-7.53=2.07(元)這個得數上也有0,能去掉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師:剛才我們做了這么多的小數加減法都從哪一位算起?

      生:從低位算起.

      師:其實這小數加減法的算法和什么算法相同?

      生:和整數加減法相同.

      師:那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生:得數要點上小數點.

      師:嗯,說得太好了,這確實是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最大的不同之處。

      師:誰來說一說在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同桌間相互討論.

      生:...

      三、練習鞏固

      師:很好,接下來請同學們做一下書本72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們,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小數的加減法,小數點要對齊也就是數位要對齊,小數的得數末尾的0可以省略。)

      五、作業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9

      教材來源:

      教內容來源:

      主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授課對象:

      設計者: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能分別進行簡單的小數、分數(不含帶分數)加、減、乘、除運算及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能解決有關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3、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有: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通過創設恰當的數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運算要數位對齊的道理,通過遷移舊知來正確運用定律進行小數的簡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的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的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

      學習目標:

      1、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并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2、提高解題能力。

      評價任務

      任務一: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并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任務二: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學習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復習檢查:

      1、小數加減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題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3.6-1.67+2.3

      學生獨立

      完成并驗

      算

      揭示課題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環節二

      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3、板演下面各題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4、王叔叔一天賣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蘿卜多賣多少錢?

      (2)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計算的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的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

      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出現什么了?像這樣的情況你知道還可以怎么寫嗎?根據是什么?

      環節三

      練習

      1、小組內互相討論,然后指名說一說。

      2、抽生板演檢測。

      學生認真看書

      教師巡視

      環節四

      總結

      回顧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回顧提高

      總結做題經驗

      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王叔叔一天賣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蘿卜多賣多少錢?

      (2)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20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學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汁算。這節課我們復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二、復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1、做復習第1題第(1)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三道題計算時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數加法要怎樣算?小數加法計算的關鍵是什么?

      2、做復習第1題第(2)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二道題計算時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數減法要怎樣算?小數減法計算的關鍵是什么,

      3、整理計算方法。

      提問:你們認為小數加、減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數加、減法要怎樣汁算?關鍵都是什么?

      三、加、減法綜合練習。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復習第2題,讓學生口算,老師板書得數,并結合得數末尾去0、整數部分的O要寫的題讓學生說說計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2、做復習第3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檢查計算過程和驗算方法。

      3、做復習第5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重點檢查第二小題列豎式后怎樣算比較簡便。

      4、做復習第6題。

      指名學生說—說題意。

      讓學生解答在練習本上。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提問:做這道題時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廠什么內容?你在復習中有哪些收獲?

      五、課堂作業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設計12-30

    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模板五篇12-29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參考范文12-28

    一年級數學計算的教學設計12-28

    一年級數學計算的教學設計12-28

    小學數學《圓的對稱性》教學設計12-16

    數學必修五教學設計、12-29

    數學分數教學設計12-22

    數學教學設計(15篇)12-27

    數學分數教學設計12-2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讀書方面的名言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