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從一開始就表達出作者對長媽媽的厭煩和不滿,厭她羅嗦,厭她限制“我”的自由,厭她睡相不好;煩她規矩太多,煩她道理太多。而后作者筆鋒一轉,詳細敘寫了兩件令他敬重的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
一、說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所追憶的阿長不是一個文化人,可以說是一個粗人,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較多地篇幅批判了阿長的愚昧迷信,但在這些材料的背后卻隱藏了作者對阿長純樸、善良的品格的贊美,特別是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一情節,是文章的動情點,也是讀懂阿長的關鍵。而這種贊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極點,化成了對阿長的懷念與祝福。文中作者從孩子的視角來寫,其中卻滲透了對人生的思考。學習本文,應當讓學生能夠理解隱藏在文中批判性語言下的對阿長的贊美與尊重,能夠學會從生活瑣事中發現愛,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 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我確立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為
1、理解、積累字詞;
2、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本文的“過程和方法目標”為:
1、運用探究式學法,調動已有知識儲備和對生活的感悟走進文本;
2、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特而有創造性的見解;
3、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語言逐步走進阿長的心靈,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感受生活中質樸的愛。
(三)、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由此,我確立本課的“情感和態度目標”為
了解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學習感受生活,學會讀懂他人的愛,發現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
(四)、教學重點:選取典型事例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性格,體會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
(五)、教學難點:學會關注普通人,在生活瑣事中發現愛,能讀懂魯迅心中的阿長。
三、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而設計的,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說讀來引領學生觸摸文本,解讀文本,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拓展閱讀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優秀文學作品的思想與藝術的魅力,而課外練筆則是引導學生由解讀文本到解讀生活的延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點撥法。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首先,我認為進入文本的第一個問題的設計要簡單,這樣才能讓成功的體驗伴隨著學生走進文本。其次,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學法
1、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五、說教學準備
1、為了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課前應布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2、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 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對魯迅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對小時候的魯迅有什么影響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
(這樣設計導入,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系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
(二)、字詞大比拼: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讀老師所羅列的生字難詞。(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生字難詞多,這樣課前我就布置同學預習,字詞大比拼這一環節正是檢查落實預習的方式。)
(三)初識阿長:
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阿長是誰?她的外貌、身世怎樣?
2、文章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情中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3、文中的我體會到了阿長對自己的感情了嗎?
題1,讓學生聽讀課文,然后邊聽邊解決問題,并將要點批注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
題2,回答前三問,較容易;第四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7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注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題3,則較難理解,我就設計了第6至11段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通過朗讀讓學生明白,當時的“我”還沒有理解長媽媽對我的感情,再通過追問“后來我理解到了阿長對我感情到底是什么呢?”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四)讀懂阿長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深入理解人物,仔細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讓學生抓住重點,重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
1、文中哪些詞句體現了我對《山海經》的渴慕?
2、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解決第一問我讓學生速讀相關文段,用筆勾畫出相關語句,并做簡單批注,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之后,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這過程當中進行一系列的追問。(如: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 “我” 有什么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解決第二問時,我讓學生朗讀并比較第17節與25節,通過理解兩個“敬意”的不同,從而讓學生理解兒時的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在這過程當中我再進行為什么在此時作者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句和前面的阿長講“長毛的故事”時的“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有何區別?)的追問。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后,由學生合作完成任務,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圈點批注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懷念阿長
學生齊讀最后兩段,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對文中阿長的感受。(可用自己創造的話或化用古詩、歌詞、俗語等來表達)
最后,為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我設計了以下兩道題:
⑴、一般情況下,我們寫作懷念贊美一個人時,往往會選擇正面的事例,本文卻寫了阿長的諸多缺點,如果去掉這些缺點,你認為對塑造阿長這一人物形象有怎樣的影響?為什么?
⑵、魯迅文章的題目言簡意賅,別有韻味,本文以“阿長”與《山海經》為題的用意,你能有所領悟嗎?
解決第一題時,先引用作者一貫的創作主張“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再分析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去掉阿長的缺點,不僅不能使阿長的形象更加完美,反倒大大削弱了形象原有的生命力。因為只有真實,形象才有生命氣息,才能打動讀者。本文正因為如實地寫出了阿長的缺點和優點,阿長的形象才顯得真實、豐滿、有生命力。)
第二題是考察學生理解標題的能力,有一定難度,我點撥提示學生我對標題的理解: 扣住中心;扣住中心人物;扣住中心事件;能撥動自己和讀者心靈之弦。這樣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六)課外拓展:尋找“阿長”
寫寫生活中的“阿長”: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接觸過類似長媽媽這樣的普通人?請你審視久已淡忘了的人和事,以真實為墨,用心靈作筆,寫下自己內心的感動吧!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學生由解讀文本延伸到解讀生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瑣事中發現愛,感受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七)、教師總結:對照板書總結;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
(八)、布置作業:閱讀《朝花夕拾》、《大堰河――我的保姆》。
附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心形”基于師生共同的朗讀感悟,濃縮了阿長形象的內涵和作者的筆法,寄予著愛的發現這一主題。
我這樣進行設計,是基于這樣考慮的: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立足文本,給學生一生受益的語文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態度習慣、信念、價值觀等,傳統的讀讀、講講、議議的教法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的融合能促使學生思維拓展深入,情感細膩升華,而適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又可以增強課堂的實效性和因化效果,共同創造生活的、生命的語文課堂,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相關文章:
1.阿長與山海經教案ppt
2.阿長與山海經導學案
3.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4.阿長與山海經公開課教案
5.人教版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6.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
7.關于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
8.阿長與山海經原文賞析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