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美文
艾灸后的十大注意事項 一天中艾灸的最佳時間
日期:2023-03-03 23:09:2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艾灸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等。  1、艾條灸  艾條灸法就是將艾絨卷制而成的圓柱,直徑為1.5厘米、長
为你推荐:
  • 如何寫工作的年終總
  • 艾灸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等。

      1、艾條灸

      艾條灸法就是將艾絨卷制而成的圓柱,直徑為1.5厘米、長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藥物,稱為藥艾條。灸治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穴位,并與穴位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使用者感覺溫熱為宜。

      2、艾炷灸

      艾炷灸是將艾絨做成的圓錐形的艾炷,直接或間接地放在皮膚上,從上端點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膚上,艾炷燃盡后才換炷再灸,皮膚局部就會燙傷起皰以產生無菌性化膿,稱為化膿灸,又叫瘢痕灸。唐朝名醫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說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指足三里處的瘢痕灸。間接灸是在艾炷和穴位間襯隔某些藥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餅、食鹽等,不但能防止燙傷皮膚,還能發揮這些襯隔藥物的作用,增強灸療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療虛寒性腹痛、腹瀉,隔蒜灸可用于治療毒蟲咬傷等。

      3、溫針灸

      溫針灸是在針刺得氣后,留針在適當的深度,將一團艾絨纏繞于針柄或將一小截艾條套置在針柄上,然后點燃艾絨或艾條,直至燃盡,使熱力通過針體傳入體內,從而同時起到針和灸的作用。

      二、做艾灸的注意什么

      艾灸多用于虛癥寒癥陰癥為主的疾病,陰虛陽亢,邪熱內盛,熱癥和實癥不適合,3年陳艾條適用于身體保健,經期,高熱病人,大饑大飽,過度疲勞,身體紅腫的人不適宜用艾灸;

      家庭艾灸的注意事項及禁忌

      顏面五官,心臟大血管處,心經區,陰部及重要經腱,關節活動處,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險或留疤痕影響功能;

      飯后一小時內不宜溫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灸的順序:先陽后陰,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頭面軀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過多穴位,灸過長時間。治療某種疾病要嚴格按照治療該病的要求去灸。日常養生灸,每次可灸2、3個穴位,一個穴位灸10-20分鐘。時間上有4種選擇:可以隔天灸或灸2天停一天;每周灸3-5天;連續灸10天,停1周;切忌長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來才灸一次。

      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溫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三、艾灸的功效在哪

      局部刺激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局部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癥、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經絡調節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重要內容,也是灸療的理論基礎。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

      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系,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現代研究表明經絡腧穴具有三大特點:

      1.經絡腧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樣艾灸方法選擇一定的腧穴與一般的體表點,其作用是明顯不同的。

      2經絡腧穴對藥物作用的放大性經絡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在穴位上施灸時,影響其多層次的生理功能,在這種循環感應過程中,它們之間產生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的結果,導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應。

      3.經絡腧穴對藥物的儲存性腧穴具有儲存藥物的作用,藥物的理化作用較長時間停留在腧穴或釋放到全身,產生整體調節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調節免疫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四、艾灸后為什么口干舌燥

      1、取用的孔穴不當:全身的不同孔穴,并非均能與不同的疾病相應,如選用不當,或是作用形式不曾把握好,豈但灸效不能施展,而且在灸時或灸后熱度依然持續回升,并感到厭惡和不適。

      2、很多人艾灸后呈現所謂的“上火”:如發熱,高燒,口干舌燥,便秘便結,眼屎多,黃鼻涕,黃痰,早晨精力亢奮,心煩不安夜不能眠,鼻腔發干或流鼻血,血壓降低,脾氣火暴,皮膚發癢疹等相似“上火”的景象.雖說不掃除有真是熱性體質而呈現此景象的,不過極少遇見;更多的人呈現這種景象其實是艾灸補充陽氣后,與體內病邪停止正邪相爭的體現,即是當初很多人所說的惡化發應。

      艾灸后容易上火的普遍體質

      1、上熱下寒中氣虛(詳細解釋:上熱(有上火的表現)、下寒(畏寒,手腳冰涼,特別是腳)、中氣虛(脾胃差,消化吸收差)。

      2、氣血嚴重不足,稍微運動就累,兩虛。青臉寡色。

    【艾灸注意事項有哪些】相關文章:

    1.艾灸減肥有哪些注意事項

    2.艾灸的治病科學原理有哪些

    3.冬至艾灸的功效

    4.艾灸夏季養生10個注意事項

    5.小寒艾灸養生的注意事項

    6.艾灸禁忌與注意事項

    7.艾灸后的常見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8.艾灸的養生禁忌和注意事項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朋友圈早安的可愛的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