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精選18篇)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而漢字除了是語言外,還蘊含著我們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豐厚的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漢字故事(精選1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趣的漢字故事1我與漢字之間發生了一個故事,那個故事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那是的一個春節,我同哥哥、叔叔、爸爸、媽媽回老家過年。我們剛剛到老家,媽媽就對我和哥哥說:“你們倆幫我個忙,把那兩張福字貼到門上。”“好!”我和哥哥異口同聲地回答!
說干就干,我們局開始“打工了”。我發現商家把“福”字寫倒了,如果正著貼,紅紅火火就倒了!這時,小伙伴叫我們出去玩了,我看到哥哥正著貼,我想:我倒著貼應該也可以,我就倒著貼了。后來媽媽直夸我聰明,說這樣表示“福到了”。貼對了,真是歪打正著。
小小漢字竟有這么大學問,真是令我驚訝!
有趣的漢字故事2我與漢字的故事,有好有壞。可是,壞的遠遠比好的多,下面我給大家說一說吧。
這個星期五,發了一張三單元的語文試卷。我一看,得分是一個“B”,我慚愧極了,開始看試卷。第一題我就錯了兩個字,一個是“訓斥”的“斥”寫成了“拆”,另一個是“藏”寫成沒有那一點的“藏”了。還有一題,我把園子里的“園”寫成了“圓”,真是糊涂呀!再看看后面,“三千”不小心寫成了“三干”,這一分不該減呀!再看看書寫分,什么?又減了三分!蒼天呀!大地呀!我為什么那么苦呀!可是,我又想了想:我的書寫不好,又不是老師的錯,我不可以怪老師,要怪就怪自己書寫不好!
以后,我一定改掉壞習慣,認真書寫。我愛書寫,我愛漢字!
有趣的漢字故事3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和漢字交朋友了。媽媽每晚都會拿著一本故事書給我講故事。我看見,樹立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由一個個漢字組合成的,但我不認識那些字。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拿著一張張有著彩色插圖、拼音和漢字的卡片教我們識字,老師念一遍,我們也跟著念一遍。隨著不斷識字和積累,現在我都可以讀報和看精彩的小說了。
上小學的時候,要開始學寫字了。老師很嚴格,要求我們把字寫得像一個個小方格一樣。通過臨摹,現在我已經可以把字寫得工整、美觀了。
我后來發現,學漢字真有趣啊!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是由一個個字組合成的。學會了漢字,我們就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意見和對問題的見解了。
這兩年里,我喜歡上了朗誦詩歌,詩歌里的每一個字都有它不同的韻味。我更喜歡漢字了。
最近,媽媽帶我去了一次書法展覽。我發現,原來漢字還有這么多種寫法,還可以寫得這么漂亮。媽媽告訴我,這叫藝術品。
我和漢字的故事,就是從認識,到慢慢掌握,到漸漸喜歡,最后到學會欣賞。
我愛我們的漢字,我的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漢字。
有趣的漢字故事4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后,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并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于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有趣的漢字故事5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后,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里。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有趣的漢字故事6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后,變成了“未必敢來”。
有趣的漢字故事7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后,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并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于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
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有趣的漢字故事8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念書。長大以后,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后便招呼仆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后,在后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
有趣的漢字故事9漢字,我天天和它打交道,它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讀了許多關于漢字的故事,也與它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在一年級看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錯別字餐廳》,講的'是一個狐貍開了一家餐廳,生意非常興隆。有一天,大灰狼來到這里吃飯,大灰狼點了十個餅和十個雞蛋,狐貍心想:這可是一個大顧客,一定要好好招待。可是大灰狼吃完就要走了,狐貍攔住了他,滿臉通紅地對大灰狼說:“先生,您還沒有付錢呢!”大灰狼說:“付什么錢?”“您吃了十個餅和十個蛋,應付二十元。”狐貍說道。大灰狼生氣地對狐貍說:“我吃的是餅和蛋,而你在招牌上寫的是‘并’和‘旦’。”“我寫的就是‘餅’和‘蛋’呀。”狐貍辯解道。
于是,他們去找了警察,警察看了看牌子,笑著說:“粗心的狐貍先生呀,是你把‘餅’寫成了‘并’,把‘蛋’寫成了‘旦’。”狐貍的臉刷地一下子紅了,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讀完后我哈哈大笑,這個狐貍真是粗心呀,能把這兩個字寫錯了,還想要餅和蛋的錢,看你下次敢不敢寫錯字了,中華漢字一定要認真對待。
中國漢字有的是音同字不同,寫錯會鬧出笑話,所以我們要正確書寫每一個漢字哦!
有趣的漢字故事10我在五年級時看了一個笑話,小明寫了一篇日記,內容是:昨天下了一場雷,第二天早上吃好了早飯,來到了學校里,天吶,學校里都是雷,我們五六年級舉行了掃雷的活動。老師只給他寫了四個字的評語:你命真大!原來,小明把“雪”寫成了“雷”,就這一個字竟然鬧出了這么大的笑話。我們以后要寫好漢字,讓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更加燦爛。
漢字是我國的一份不朽珍寶,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手中流傳著,見證了一段又一段的歷史。漢字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字,是文明古國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我們應該為之感到自豪,并使之流傳下去。我愛你,漢字!
有趣的漢字故事11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但我們還不是很了解它們。這不,老師開展了《遨游漢字王國》的綜合學習,幫助我們了解漢字。于是,精彩、好笑的漢字故事開始了!
首先上場的是小陳同學,他講了一個令人捧腹的故事。吝嗇的地主請了一位教書先生教兒子讀書,教書先生為了懲罰吝嗇的地主,寫了一份沒標點的文約: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地主讀成:“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一年滿了,教書先生指責地主不給自己吃雞鴨魚肉,也不給學費,與地主打起了官司。教書先生說,我寫的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最后,地主輸了官司,不得不給了教書先生100兩銀子。
我們聽了,都大笑地主。瞧,我的同學小夏笑得手捂著肚子,坐在地上大叫:“太好笑了!我……我不行了!”他那兩排潔白的牙齒全露在了外面。而我不停地顫抖著,喘著粗氣,笑得肩膀都一抖一抖的。老師扯著嗓子喊了好幾聲“安靜”,教室才漸漸安靜下來。
故事一個接一個地講下去,教室里不停爆發出大笑聲,有的講漢字的起源,有的講形聲字鬧出的笑話,還有的講歇后語……
講故事活動結束后,我們又進行猜謎語活動。老師先畫一幅圖,是一個人靠著一棵樹,我們一下子就猜出來了,是“休”字。之后,老師叫我上臺接著畫,我畫了一個難一點的,一根木頭和一個果子,同學們一看就脫口而出:“棵!”最后,小江同學上場了,他說了個最難的,是“三丫頭”,并說這個字連沒上過幼兒園的人說不定也會。頓時沒人說話了,老師揭曉了答案,是“羊”。大家聽了不禁說:“這么簡單我怎么沒有想到呢?怎么就沒有想到呢?”
活動結束后,我回想一個個故事,最令我敬佩的是第一個故事中的教書先生。他完美利用古代沒有標點符號這個漏洞,讓地主斷錯句,誤會了自己的意思,結果贏了官司,從地主那里得到了豐厚的酬金,真是智慧至極!
原來漢字不是那樣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很多漢字的背后都有著動人的故事,我每天在漢字的海洋里遨游,有趣的漢字故事讓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妙趣橫生的歇后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著我的斗志。我以后要認真學習漢字,讓漢字的內涵豐富我的心靈。
有趣的漢字故事12從前,有位姓張的私塾先生,聰明絕頂。有一次,有個財主為兒子請老師,寫了張布告:“本宅欲請一位教書先生,但伙食簡單,酬金微薄。”許多先生看了看,搖搖頭走了,他們知道這家財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嗇鬼。哪知這位張先生持了布告,卻笑著點點,應聘云了。大伙都說先生“鬼迷心竅”。張先生只說了句:“等著瞧吧!”便來到財主家。
財主見“上鉤”暗自慶幸。在談到待遇時,他擔心先生變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約,親手畫押。
先生毫不猶豫地立下字據,寫道:
“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看后滿心歡喜,認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據上按了指印,笑瞇瞇地離開了。
十幾天過去了,先生的飯桌上,頓頓只有雜糧、小菜。先生實在難以下咽,便叫來財主。財主意識到先生要說什么,笑著說:“你看,這協議書上有您的手印!”先生假裝吃驚,嚴肅地說:“哦,給我看看。”財主遞過文約,先生說:“你聽好了——‘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財主聽得目瞪口呆,睜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的確,一字未改呀!財主扳起面孔,但又無可奈何,只好自認倒霉。飯桌上加了幾道葷菜,仍然暗自慶幸,吃飯雖講究些,不用付學費也不錯。
不料到了年底,先生找財主算帳,要求付學費。財主哪里肯給,二人爭執不下,便帶上字據,一同到縣衙評理。縣官問明了情由,讓先生拿出字據念了一遍,聽完最后一句,縣官驚木拍案,向財主大喝:“你這刁民,字據立得清清楚楚你怎敢賴先生的學費!”責令財主當面付給先生學費。
“氽”、“汆”和“糴”“氽”、“汆”和“糴”
“氽”、“汆”和“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極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簡直像雙胞胎那樣難以分辨。不過,如果懂得它們都是會意字,認真分析一下它們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難辨清了。
“氽”字念tǔn,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來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種情況,所以“氽”的本義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體氽上來了”。又引申為“用油炸”(因為油炸食品時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條'、“氽蝦片”、“油氽饅頭”、“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cuān,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來表示“(把東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義是一種“烹調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湯”、“汆丸子”“汆黃瓜片”。
“糴”念dí,,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來就是買進米。“米”可借代糧食,所以“糴”泛指“買進(糧食)”,如“糴米”、“糴麥子”。跟“糴”相對的“糶”tiào,則是“賣出(糧食)”。
最后,讓我們把上面的辨析編成口訣,以便記憶:人(rén)浮水上讀作tǔn,入(rù)水煮炸念作cuān,出米為tiào入(rù)米(dí),拆字會意不難判。
有趣的漢字故事13從前,古代有一個人名叫倉頡。他是個愛動腦子,很聰明的人。他的興趣就是造文字。每天,他把看到的許多的東西編成文字。
有一天,倉頡從外面回家,看到他的兒子趴在門上偷聽他爺爺和奶奶在里面說話。倉頡突然想到造一個字,就是“聞”字。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聽。
還有一次,倉頡到山上,經過山谷,看到泉水嘩嘩地從山上流淌下來,像是流不盡似地。于是倉頡又發明了“源”字。
那一天,倉頡的朋友請他到飯店吃飯。倉頡和他的朋友一起喝酒。突然,不知從哪里跑出一只老鼠,躥過桌面,把酒杯的酒給撞撒了。倉頡眼睛一亮。有造出兩個字來。一個是“酒”字,杯子里有酒。另一個是“撒”字,杯子里沒有酒,全倒光了。
有一次,倉頡很早起來,他看到太陽在樹木的上面。于是,他又造了一個字,就是“早”字。
倉頡造了許多有趣的漢字。后來,這些漢字不夠用,倉頡的弟子們又幫他造了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一直流傳到現在。
有趣的漢字故事14爺爺站在書桌旁寫毛筆字。元元看見了,驚奇地問:“爺爺,您是在畫鳥嗎?”爺爺說:“我是在寫古代的‘鳥字。”元元不明白,又問:“怎么像畫畫兒呢?”
爺爺說:“開始,人們只會用圖畫出事物。像大山,當時就畫一座山;像羊,當時就畫個羊頭,后來慢慢寫成了‘山’和‘羊’。”
元元又問:“有些意思畫不出來,那怎么辦呢?”爺爺笑著說:“古代人很聰明,他們把兩個字合在一起,就造出了一個新字來了。像‘口’和‘鳥’合在一起表示鳥叫的意思,就是‘鳴’字;在‘木’的左邊加上單人旁,表示人靠在樹邊休息,就是‘休’字。”
元元聽了,佩服極了:“古代人真是太聰明啦!”
有趣的漢字故事15在上古,“朋”和“友”的含義是有區別的。古稱“同門曰朋”,其意思是同從一個老師學習的人稱為“朋”,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同學;“同志曰友”,也就是說,志同道合的人稱為“友”,即今俗稱的“同志”。《說文解字·又部》:“友,同志為友。”許慎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友”為什么指“同志”呢?我們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體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兩個“又”構成。“又”像手之形,并且為右手。可見“友”是會意字,其意思是兩只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見我們的先民,朋友相逢時,他們也會像今天一樣用握手來表示朋友之情。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今,當舊友重逢,兩人仍然是熱情地伸出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間的深厚友誼。
對“友”字也有不同的會意。有的學者認為是兩只手共同伸向一個方向,表示雙手互相協調、配合密切的意思。“友”的本意是用手相助。
不管怎么會意,“友”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愛護,以及人與人之間深厚的交情。“友”字的創制,體現了我們民族傳統的美德。“友”由“同志”、“朋友”引申為動詞,其意思為“與……為友”。如《論語·季氏》:“友直、友諄、友多聞,益矣。”其意思是同正直的、誠實的、見聞淵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16古代的“妻”是搶來的。古文的“妻”字生動地描繪了上古社會中搶奪別人的女子作為自己配偶的一種風俗。
搶別人的女子為妻這在古代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在古代搶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過戰爭公開奪取,將戰敗部落的女子搶來作為配偶。也有的是暗搶,或者是夜間去搶另一部落的女子為妻。
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搶婚習俗當然要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在人們的婚姻中,還保持著一種假搶的情形。所謂假搶,就是這種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長同意的“搶”。現在許多地方流行的娶親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時的習俗,就留有古代搶妻習俗的痕跡。
《說文解字·女部》:“妻,與夫齊者也,從女,從,從又。又,持事,妻職也。”許慎的說解告訴我們,“妻”與“齊”是兩個讀音相近的字。“與夫齊者”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與丈夫有同等的地位。從字形看,“妻”從“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職之義”。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計表明其比較尊貴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當然是因為在家庭中還有比妻子更低賤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過,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對于丈夫來說又永遠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說“妻”子不可能與丈夫“齊”,不可能享有平等的地位。
“妻”由“配偶”又引申為動詞,指以女嫁人或娶別人的女子為妻。如《論語·公冶長》:“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說公冶長這個人(很好),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在監獄之中,但這并不是因為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
李鴻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個遠房親戚赴考,這個人不學無術,接到試卷一看,竟然一題也不會答。此時他靈機一動,突然想到自己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戚,于是在試卷上寫道:“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妻。”這個不學無術的親戚竟然將“戚”寫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試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親妻,我不敢娶。”因此,這個親戚還是落第了。
有趣的漢字故事17漢字除字形之外,還有一個字音問題。在某些時候,字音成為表示字義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漢語中同音詞較多,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應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漢字,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
過去,老百姓被壓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對抗的情緒,卻不敢直接說出來,就常常用漢字的諧音,寫出許多與時政有關的歌謠。如宋代流行的歌謠:
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
歌謠中運用了諧音手法,大罵當時的奸臣賊黨童貫、蔡京、高俅、何執中等人。“筒”與“童”音諧,“菜”與“蔡”諧,“羔”與“高”音諧,“荷”與“何”音諧,分別用打、潑、殺、吃等表達和他們不共戴天的情感。
這種漢字的諧音經過反復使用之后,形成一種修辭方法為諧音體。從子夜歌起便不斷被使用。比如:“始欲識郎心,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首歌描寫愛情的波折,開始相戀時,希望兩顆心能合而為一,專心相愛,可是情況后來發生了變化,就像理好的絲進入了破織機一樣,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絲”與“思”音諧,以“絲”寓“思”,“匹”與匹配的“匹”諧,指不能成雙。在情歌中常見的還有以“芙蓉”為“夫容”,“蓮”為“憐”或“連”,以“藕”為“偶”,以“絲”為“思”,以“梨”為“離”,以“晴”為“情”等。
諧音不僅在民間歌謠中體現,而且廣泛運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間,由于以福為吉,將福作為家庭或個人追求的目標,所以,每逢過年,一定會在大門上貼“福”字。有時故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里的“到”與“倒”諧音。再如,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著一條大魚,而且有蓮池、蓮花等。以“魚”諧“余”(表示富余),以“蓮”諧“連”,這幅畫的主題是“連年有余”,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余、富足。
有趣的漢字故事18避諱字,是指中國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長的名字而改寫的字。
避諱字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是用同義字或義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諱“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為“端月”。漢高祖名邦,漢代人便以“國”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漢代就叫國家,一直沿用到今天。東漢光武帝名秀,避諱“秀”字,于是把秀才改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馬遷的父親名談,司馬遷作《史記》,在《趙世家》中就把張孟談改成張孟同。清圣祖名玄燁,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燁”。
第三是字缺筆畫。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筆寫作“F”。
第四是拆字。
一個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為了不犯君主的諱,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開原字。五代晉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刪字。
有的人是雙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諱,便把它刪去變為單名。如南朝齊開國叫蕭道成,一個叫蕭道淵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為蕭淵。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個叫郭彥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為郭彥成。
第七是改讀。
孔子名丘,過去讀書人把“丘”讀成mou,實際上是用“某”的讀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構成新字。
比如,為了避孔子的諱,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為“邱”,讀qi,以與孔子名諱區別。
【有趣的漢字故事】相關文章:
有趣的漢字說課稿11-03
有趣的漢字謎語05-03
有趣的漢字_750字01-27
有趣的漢字教學反思范文12-26
關于有趣的漢字謎語04-30
有趣的漢字活動_650字02-11
有趣的漢字謎語有哪些10-19
有趣的漢字字謎及答案07-20
非常有趣的漢字手抄報07-26
有趣的漢字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圖解04-0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