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人物形象分析
近三百年來,《魯濱孫漂流記》一直風靡全球,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它的魅力何在呢?應該說,這歸功于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魯濱遜這個極具個性色彩的人物。在魯濱孫那里,冒險、堅忍、毅力、智慧、勇氣、果敢、富于進取、開拓創新全都集于一身,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現狀的人們提供了他們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
首先,魯濱孫是一個不安分的冒險者。在家中,父輩所有的希望全都放在了魯濱孫一個人身上。父親要求兒子老老實實地靠自己的勤勉和努力掙一份家財,過一輩子安適而愜意的生活。但是這個孩子遨游四海的念頭從沒有改變過。于是,他背著家庭,私自出海,盡管道路坎坷,可是最終一種“神秘而有力的天數經常逼著我們自尋絕路,使我們明明看見眼前是絕路,還是要沖上去。”情感戰勝了理智。在魯賓孫看來,沒有比冒險和開拓進取更刺激和好玩的事情了。驟然成為巨富,和妻子、孩子的家庭之樂,歲月催人老的無情,這一切依然難以阻擋魯濱孫的步伐。侄兒的勸說,不過是魯濱孫伺機而動的誘因,真正的原動力仍然是他不習慣平凡生活、無意安適生活的所致。這樣,魯濱孫開始了新一輪的冒險歷程。
第二,魯濱孫是一個勇敢的實踐者。《魯濱孫漂流記》中最精彩的一段莫過于他在島上生活的日子。人們常言,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若我們有機會置身于幾近與世隔絕的孤島,那么就可以體驗生存的極限究竟有多大,自己承受的壓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魯濱孫不是一個幻想家,也非在困難面前消極作為的懦夫。他注重的是實際,關注的是自己的生存。于是,在28年的孤島生活中,生存成了他整日整夜“勞心勞力”的主題。搬運船上用品、營造住處、馴養山羊、種麥植稻、置辦桌椅、烤制面包等等,都在他的手腳并用中施展開來。無論是在肉體上還是在精神上,他都在為滿足的愉悅而努力、而奮斗。苦變成了樂,艱辛成為了享受,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仔細讀讀魯濱孫制作面包的情節吧,在那里我們可以體會到人類的精巧,人類的智慧和人類的創造,可以證明“人類的活動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就!”故而,在《魯濱孫漂流記》里,我們讀到的是一個奮斗者的拼搏心聲,看到的是一個開拓者的奮斗足跡。
第三,魯賓孫展現了一個獨立人格的大寫的人。如果說笛福用第一人稱“我”來稱謂魯濱孫是一種寫作手段的話,那么在這部小說里要表現的人物形象則是一個藝術和思想合一的。在家里,魯濱孫置父親的勸誡于不顧,私自出海,體現的是一個不同于父輩的“叛逆者”的角色。而在孤島上——一個完全與大自然打交道的地方,僅有的就魯濱孫一人而已。想要在那里生存下去,需要展現的是樂觀進取的個人主義精神。魯濱孫正是這一舞臺上的成功演員。但是應該看到,笛福塑造的這個人物,不可避免地帶有相當的局限性。比如,魯濱孫在海島生活的日子,實際上就是早期資產階級殖民史的縮影,是為追逐利潤,為擴大市場向全世界進發的歷史。它并非春風化雨、和風送暖,而是伴隨著血與火、刀與劍。魯濱孫去非洲搞販賣貿易,既是證明。又如,我們贊賞笛福否定教會禁欲主義的歷史意義,但是作者似乎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魯濱孫眼里,一切可用的標準在于有用,包括上帝在內。人類情感中相當重要的親情關系在他那里并不占重要地位,三個孩子的誕生和妻子的去世也沒有讓他有什么激動之處。他最關心的,仍然是向殖民地的進軍和對財富的強烈占有。<<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不甘于像父輩那樣平庸地過一輩子,一心向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游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只打翻,魯濱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蕪人煙的海島上,在那里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就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
除了精彩離奇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讀者的地方就是魯濱遜的性格魅力.
一、魯濱遜是一位十足的冒險家
魯濱遜不安于中產階級家庭平庸的生活,心中總有一種到浩瀚的大海去闖蕩的沖動,便不顧父母的反對,利用機會,只身登上一艘商船,開始了他不幸的海上旅行.魯濱遜前后四次出海.在前兩次航海中,他所乘坐的船只都因遭遇惡劣的海上風暴而幾乎船毀人亡.但他都幸免于難.第三次出海,他所乘坐的船只,雖沒有遇到風暴,卻遭到摩爾人海盜的攻擊,他曾一度淪為摩爾人的奴隸.后來,他逃往巴西,并在那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種植園.本來可以在這里有一番作為,但他又一次放棄了舒適的生活,與別人合伙,冒著更大的風險前往非洲進行奴隸貿易.現在,在西方,“魯濱遜”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格列佛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共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格列佛游記》心得體會500字 《格列佛游記》心得體會300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