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傳說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但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那么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傳說是什么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塊。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傳統餃子——白蘿卜牛肉水餃
主料:牛肉1000克、白蘿卜1000克、小麥面粉適量。
調料:食鹽適量、醬油適量、姜適量、料酒適量、香油適量、大蔥3棵、植物油適量。
做法:
1、牛肉餡,用嫩肉粉、料酒、植物油拌勻后,靜置約40分鐘,姜切沫,牛肉餡里加姜沫及清水250克攪拌均勻。白蘿卜洗凈,擦成細絲,入沸水鍋中煮熟后撈出。用手擠出水,放菜板上用刀剁成細粒大蔥切細末。牛肉餡中加入蘿卜粒、大蔥末,再加入精鹽、餃子餡調料、醬油、香油拌勻,即成。
2、餃子面皮及餃子的制作過程:面粉中邊加水邊攪拌,直到成雪花狀。用手揉勻成餃子面團,蓋濕布餳15分鐘再次揉勻(我家和餃子面團面粉和水一般是100:60)。面團在案板上搓成條,分割成劑子。把面劑子按扁,搟成餃子皮取一張餃子皮,中間放入餡料。包成月牙形的餃子。
3、鍋內加足水,大火燒開,下入餃子。用漏勺沿鍋邊輕推餃子,使餃子轉起來不沾鍋底,待鍋內水開起來,打入半碗涼水,再開起來還要打入半碗涼水,反復3次。直到餃子的肚子鼓起來,用手按壓餃子皮能迅速彈起來就煮熟了,立即撈出,吃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沾醋或辣椒油等。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傳說】相關文章:
1.冬至的由來與傳說
2.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3.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4.關于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5.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6.關于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7.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習俗
8.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荷花如何養 荷花的養法和注意事項
- 下一篇:返回列表